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十年发展报告
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十年发展报告
目录
1.图读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十年
1.1 物业管理行业十年发展全景图
1.2 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十年成就
2.数说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十年
2.1 内生式增长加外延式并购,助推管理规模十年扩张 4.8 倍
2.2 基础服务规模强势扩增,驱动营收大涨 6.6 倍
2.3 多种经营与新技术运用显著提升盈利能力,净利润增长 6.5 倍
2.4 互联网应用从 0 到 1,从 1 到 N
2.5 辛勤耕耘三十载,迎来资本市场东风
3.展望物业服务百强企业未来十年
3.1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企业规模分化加剧,发展路径出现差异
3.2 物业服务实现新“四化”:服务标准化、技术现代化、业务多元化、人才专业化
3.3 上市企业逾百家,总市值有望突破万亿
1.图读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十年
1.1 物业管理行业十年发展全景图
历经十载峥嵘岁月,物业管理行业已发生巨变,经济平稳增长、城镇化加速推进、消费升级和
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为物业服务市场提供旺盛需求,行业政策逐步由规范性向支持、鼓励性演变;
互联网的应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概念逐步走向现实,行业科技含量快速提升;资本市场上,从被
冷落到受关注再到受重视,企业价值获得重新定位,资本成为企业加速发展的助推器。这一系列利
好因素推动行业快速发展,规模持续壮大,2016 年,全国物业管理规模达 185.1 亿平方米,较 2008
年增长 47.5%,企业数量从 5.8 万家增长到 10.5 万家以上,从业人员队伍由 250.1 万人增长到 711.2
万人以上,累计增长 1.8 倍,行业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成为推动经济和民生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
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行业。
1.2 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十年成就
l百强研究方法体系十年完善
图 1:物业服务百强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十年完善历程
经过十年不断改进和完善,百强企业研究评价指标体系从最初的 4 个二级指标升级为目前的 5 个二级指标:管理规模、经营绩效、服务质量、发展潜力、社会责任,三级指标从 12 个扩展至 20 个,不仅对百强企业的评价更细化,也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其发展变化趋势,能更加准确反映行业运行规律与企业经营趋势,为百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指引。研究方法一直沿用因子分析法,能够全方位考量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保证研究的延续性和权威性。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方法体系的变迁,是行业十年创新发展的直观见证,同时也引导着物业服务企业不断探索、持续发展。
2.数说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十年
伴随行业十年的快速变迁,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大部分企业逐步从主
要依靠基础物业费收入的微利经营模式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多元化的创新模式发
展。作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百强企业在管理规模、经营业绩、盈利能力等方面都获得了快速提
升,为行业树立了榜样。我们对百强企业过去十年的经营表现、互联网应用以及在资本市场取得的
成就等进行系统梳理,通过一系列的数字总结,全面、清晰反映百强企业的成长轨迹。
4
2.1 内生式增长加外延式并购,助推管理规模十年扩张 4.8 倍
图 2:2007-2016 年百强企业管理规模增长情况
十年中,百强企业管理规模实现了快速突破,成长速度令人瞩目。2007 年,管理面积均值为 468
万平方米,2016 年增长至 2725 万平方米,增长 4.8 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21.62%,增长速度显著,
百强企业管理项目数量均值从 46 个增加到 166 个,累计增长 2.6 倍,年均复合增长率 15.33%。百强
企业管理规模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1)通过追随开发企业和主动拓展市场,积极推进全国化布局或完善区域布局,扩大城市半径,
进驻城市数量不断增加。2016 年,百强企业进入城市数量均值达到 28 个,比 2007 年增加了 18 个,
平均每年增长近 2 个城市。
(2)加强区域深耕,利用良好的品牌效应、精良的服务品质,努力培育优质市场,加大区域业
务拓展力度,在已进入城市获得更多优质项目,促使集约化效率更高。2016 年,百强企业单个项目
的管理面积均值达到 16.43 万平方米,较 2007 年增长 61.55%。
(3)2012 年起,部分企业开始借助资本的力量,通过兼并收购策略,开疆辟壤,攻城略地,做
强做大。2015-2016 年,百强企业总计收购 300 余家物业服务企业,累计收购物业管理面积超过 6.2
亿平方米,占百强企业两年管理面积总增量的 27.78%。
5
图 3:2007-2016 年百强企业进入城市数量、单个城市管理项目和单个项目管理面积情况
单位:个、万平方米 |
从单个城市项目数量来看,2010-2013 年是百强企业强势进行全国化布局的阶段,尚未开始深耕,造成单个城市项目数量被一定程度稀释,基本维持在 3-4 个之间;2013 年以后,百强企业将开拓重
点转向对已进入城市的深度挖掘,发展策略的变化助力企业夯实已布局城市,提升规模化的管控效率,实现集约化发展,2016 年,百强企业单个城市项目数量均值达到 5.93 个,较 2013 年(3.82 个)增长 55.24%。
百强企业广泛且有针对性的市场拓展,帮助企业获取了丰富的储备项目资源。自 2007 年以来,百强企业合同储备项目规模保持了稳定增长,截止 2016 年底,合同储备项目面积均值达到 227.59 万
平方米。持续增长的合同储备项目规模显示出百强企业较强的资源储备能力,也是百强企业未来快
速发展的基础,为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保障。
6
在管理规模加速扩张的带动下,百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持续提高。2016 年,百强企业管理面积
的市场占有率已扩大至 29.44%,增长近 3 倍,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在整体占有率持续增加的同时,
百强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内部分化现象明显,其中,领军企业凭借自身优势强者愈强,综合
实力 TOP10 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由 2007 年的不到 2%提升至如今的 10.18%,行业领先地位进一步强
化。
2.2 基础服务规模强势扩增,驱动营收大涨 6.6 倍
十年中,百强企业基于对物业管理市场运行趋势的准确判断,紧抓市场主流,积极调整市场定
位、拓展业务布局、强化管控水平,并凭借良好的品牌效应推动营收业绩稳步增长,过去十年营业
7
收入均值增长了 6.6 倍,2016 年达 62783.58 万元,年均复合增速为 25.26%,良好的经营业绩为百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大幅提升主要来自三方面原因:
一方面,基础服务领域,在借助开发企业的扩张带动和自身主动进行市场拓展的驱动下,服务业态日益丰富,由过去主要服务住宅类型,逐步扩展为涵盖商业物业、办公物业、学校物业、医院
物业等多种业态,管理面积快速扩增,进而有力促进基础物业服务收入大幅增长,2016 年,百强企业基础物业服务收入均值达 51931.65 万元,较 2007 年大幅增长 6.1 倍,年均复合增速为 24.24%。
另一方面,多种经营业务领域收入增长显著,特别是近年来,百强企业对多元增值业务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升温,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掘客户的有效需求,延展更多样化的增值服务,随着业务范围的逐步扩大和深入,涵盖社区空间经营、社区金融、社区房屋经纪、社区电商等,带动多
种经营收入迅速增长,均值从 909.89 万元增长到 10851.93 万元,增长近 11 倍,年均复合增速为31.71%。
此外,百强企业在管理规模扩大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服务细节,不断提升服务标准和品质,以
“优质优价”的服务赢得较高的业主满意度,进而实现基础物业服务费收入的不断增长。
过去十年,百强企业在管理规模持续大幅增加的同时,业主总体满意度仍能保持在 80%以上的
高位,充分表明业主多年来对百强企业服务质量的肯定。为了准确反映物业服务企业全国范围内的
业主满意度,研究院每年的 3 月-5 月会在全国 100 多个城市进行线上和线下调研,根据历年的调研
结果显示,2008 年以来,重点企业的总体满意度呈现高位小幅波动的态势,2017 年达到 80.30%,但
总体保持在 80%以上。
8
较高的满意度也有助于提高基础物业服务费收缴率,有利于企业续签到期项目,2007-2016 年,百强企业基础物业费收缴率均值持续保持在 93%以上,项目续约率均值更是一直稳居 97%以上,收
缴率与续约率持续处于高位,百强企业的优质服务得到业主的广泛认可。
2.3 多种经营与新技术运用显著提升盈利能力,净利润增长 6.5 倍
2016 年,百强企业净利润均值达到 4578.98 万元,十年间增长 6.5 倍,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5.10%。
十年间,在整个行业面临人力成本及各项费用快速上升、物业费水平难以提升等压力情况下,百强
企业通过积极调整经营策略,优化结构,特别是近年来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创新多元
业务,实现净利润大幅增长。
9
首先,受益于管理规模的翻番式增长,百强企业的基础物业服务净利润得到显著提升。近年来,
百强企业在项目承接方面,更加注重对盈利能力好、发展潜力高的优质项目拓展,确保基础物业服务的利润增加;2016 年,基础物业服务净利润均值达 2782.07 万元,较 2007 年增长 4.7 倍,复合增长率为 21. 34%。
其次,多种经营业务领域超速发展,百强企业顺应新形势,积极嫁接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
算等新技术,搭建社区生活服务平台,创新开展多元化的增值业务,以获得更高盈利空间。2007-2016
年,百强企业多种经营净利润均值增长了 13.7 倍,达到 1796.91 万元,十年间的复合增速达 34.83%。
其三,百强企业净利润的高增长还依赖于成本的降低和人均绩效的提升。“互联网+”思维的深度渗透以及互联网相关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基础设施的自动化、智能化,有效降低企业的各项成本;人力资源结构得到优化,服务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十年间,在面临物价普遍上涨、劳动用工成本持续上升带来的物业服务刚性成本持续走高的压
力下,百强企业积极通过集约化经营和新技术的运用,有效控制成本,营业成本率逐年下降。2016
年,百强企业营业成本率为 78.77%,较 2007 年下降 6.83 个百分点,综合实力 TOP10 企业的营业成
本率也由 85.00%下降到 76.86%。
一方面,百强企业管理面积增加带来的规模效应摊薄了企业运营成本,一定程度缓解企业人力成本上涨过快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对人、财、物、事进行一体化管理,集中、统一配置,降低各项成本;此外,近几年,百强企业开始借助互联网新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手段,如使用小型清扫车代替保洁员,巡逻机器人代替保安等,有效减少人员数量,降低人力成本。
10
2007 年到 2016 年,百强企业的人均绩效提升显著,人均在管面积由 2707.36 平方米增长至
5256.56 平方米,增幅为 94.16%,人均产值由 4.79 万元增长为 12.11 万元,扩大了 1.5 倍。百强企业
人均绩效的明显提升说明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百强企业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
型转型;新技术的投入实现物业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进而提升管理效率,同时操作的机械化、自
动化提升作业效率;采用专业化服务外包等举措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不断扩大人均在管面积,提
高人均产值,促使企业效益有效提升。
2007 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百强企业将基础业务外包,专业化发展成为趋势,截止 2016 年,清
洁、绿化、秩序维护业务外包比例分别为 59.23%、42.31%、23.99%,均较 2007 年提高超过 10 个百分
11
点。将部分业务进行专业分包,既可以使业主享受到更专业、更高水平的专项服务,也可以降低经
营成本,同时让企业能够抓“主”放“次”,更多发挥协调者的作用,更有效的进行资源整合,加
强与分包公司的协调与监管,严格控制服务质量。
2.4 互联网应用从 0 到 1,从 1 到 N
整体来看,物业服务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经历了五个阶段,2009 年以前,行业对互联网的认知
是“看不到、看不懂、看不起”,2009 年起,长城物业作为探路者,率先开始应用 IT 技术探索如何
提升管理效率,并于 2012 年建立一应云智慧平台,开创社区智慧生态圈先河,2013 年,彩之云横空
出世,首次推出以社区 O2O 服务为核心的互联网平台,2015 年,万科物业推出睿联盟全新合作模
式,推动行业发展和服务升级;之后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开始捕捉到“互联网+”的发展机遇,纷纷加
大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科技方面的投入,加快智慧平台建设步伐,2016 年以后,伴随互
联网概念的持续深入,“物业+互联网”模式开始逐步迈入成熟期。
l产品经历多次迭代,功能持续升级
伴随“互联网+”思维在行业内的深度渗透,物业服务企业加快智慧平台建设步伐,持续深化平
台运营,加速平台产品与服务迭代升级,平台功能逐步优化,平台注册和活跃用户数量、覆盖面积
飞速增长,为企业后续进行平台增值业务的拓展及盈利创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l平台注册用户成倍增长,活跃度持续提升
彩之云搭建之初,注册用户不到 50 万人,活跃用户低于 20 万人,截至 2016 年 12 月末,注册
用户已达 302.6 万人,活跃用户 173.7 万人,分别增长 5.0 倍和 7.7 倍,活跃度大幅提升至 57.4%。
中奥到家的“爱到家”平台,截止 2016 年底注册用户 47.6 万人,较 2015 年增长 1.65 倍,平台累计处理订单数约 217.50 万份,增长 11.65 倍。
13
l平台输出效应显现,覆盖面迅速攀升
2015 年,长城物业借助一应云智慧平台,面向全国物业服务企业以契约合作、股权合作等方式
共同组建一应云联盟商业合作体。截至 2017 年 3 月,一应云平台聚合联盟企业达 320 余家,覆盖物
业管理面积逾 7 亿平方米、服务家庭超过 600 万户;万科物业倾力打造“睿服务”平台持续输出物
业服务,截止 2016 年底,睿服务平台已覆盖 210 个成员,管理规模近 3 亿平方米,较 2015 年底增
长约 40%。
彩生活过去四年专注于兼并收购,跑马圈地,带来规模的迅速扩张,2016 年下半年,彩生活改
变商业模式,将重心转为向其他物业服务企业输出“彩之云”平台,以轻资产模式继续开疆拓土,扩建资源。2016 年 11 月,彩生活以 6%的股份入股上海银湾物业,银湾物业及关联公司管理的社区(累计 3.60 亿平方米)都将接入彩生活社区服务平台,彩生活不会分享银湾物业的物业管理利润,只是对产生的平台增值收益进行对半分成。2016 年,彩生活总管理面积达到 7.70 亿平方米,其中通过平台输出签约的面积达 3.75 亿平方米。
整体来看,平台输出模式占用资金少,获取用户增长速度更快。随着增值服务不断优化和多元,未来采取此模式实现管理面积快速增长同时,收益回报增加将水到渠成。对于合作企业而言,不仅可以享受到输出方的整套平台体系和配套标准化服务,同时,通过平台注入的增值服务产品,可与输出方共享社区服务的增量收益。
14
l平台业务逐渐进入创收模式
互联概念的持续深化,彩之云平台的 E 维修、彩富人生等业务逐步探索出较成熟的商业模式,
收入及利润贡献日益显著。截至 2016 年 12 月末,E 维修日单量突破 10000 单,较 2015 年底增幅达
66.67%;E 理财全年累计投资总额为 19.23 亿元,其中彩富人生全年累计投资金额达到 18.19 亿元,
较 2015 年增加 7.4 倍。
2.5 辛勤耕耘三十载,迎来资本市场东风
自 1981 年 3 月,中国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诞生以来,迄今为止物业管理行业在中国已走过了 36
年的发展历程,三十余载的辛勤耕耘,使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作为传统服务业,十年
15
前,行业的集中度较低、盈利水平有限,与资本市场关联较小;近年来,物业管理行业逐步成为新
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伴随彩生活第一次叩响资本市场的大门,行业
首次受到社会和资本市场的关注。此后,物业服务企业在资本市场日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企业相
继在香港主板及新三板成功上市(挂牌),行业价值开始凸显。
l香港主板已有 5 家上市公司,新三板 49 家企业挂牌
16
自 2014 年以来,彩生活、中海物业、中奥到家、绿城服务、祈福生活服务五家企业陆续成功在香港上市,同时,浦江物业也已提交申请,有望成为第六家登陆企业。而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三板已成为另一股重要的资本推动力,由于审核时间短、无盈利指标要求、资产要求低,挂牌难度相对较小,且一定时间后可谋求转板等因素影响,引来大批企业抢滩登陆。截止 2017
年 6 月 1 日,已有 49 家物业服务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其中,2015 年挂牌企业 14 家,2016 年增加 23
家,2017 年再添新军 12 家。
l国内 A 股物业服务企业 IPO 进入倒计时阶段
国内 A 股市场,目前碧桂园物业、南都物业两家企业都已提交申请,正处于审核排队阶段。根
据碧桂园物业、南都物业招股说明书,近年来,两家企业的规模扩张速度加快,2013 年至 2016 年,
碧桂园物业管理面积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60.12%;南都物业过去四年管理面积不断增长,到 2016 年
底,达到 4000 万平方米,较 2013 年增长 105.4%。
根据证监会官网显示,截至 2017 年 5 月 25 日,南都物业 IPO 排在 159 位,排名上升 10 位,审
核状态为“已反馈”,已参加抽查抽签或现场检查;碧桂园物业的审核状态为“已反馈”,排名为 169
位,较 5 月 12 日公布的排名上升了 56 位,按照这一速度推算,2017-2018 年 A 股市场有望迎来首
家上市物业服务企业。
17
五家港交所上市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不尽相同,部分企业表现抢眼,股价一路上涨,市值飞
速增长,印证了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根据 2017 年 6 月 1 日收盘数据,五家上市企业中,绿城服务
市值最高,达 102.22 亿港元,优势明显,是其他四家企业市值的 2-20 倍,与上市首日相比涨幅也最
高,达 67.25%;同为高端定位的中海物业市值涨幅仅次于绿城服务,为 30.19%;作为行业第一股的
彩生活过去三年表现不俗,市值最高曾攀升到 124.69 亿港元。
l融资方式更多元,融资总额超 30 亿元
18
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十年发展报告
物业服务企业通过登陆资本市场,可以做大整体市值,开辟多元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能力,为
进行产业链横向和纵向延伸提供资金保障,进而促进企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过去三年,除中海
物业以外的四家港股上市企业通过 IPO 募集资金净额达人民币 22.60 亿元,其中绿城服务 2016 年首
发募集资金净额 12.66 亿人民币,扩张基础更加稳固。同时,上市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等直接筹资方式
储备资金。2016 年,彩生活通过发行公司债和资产抵押债券,融资额度共计达 6.73 亿元,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根据彩生活、中奥到家、绿城服务等企业年报披露信息,IPO 募集的资金目前主要用于收购其他物业服务企业、社区硬件升级、社区平台建设以及企业日常运营等方面。截止到 2016 年 12 月 31 日,彩生活上市募集的资金已使用超过 85%,其中 60%用于并购地区物业服务企业,其余部分用作
购买硬件设备、投资信息科技软件及集团营销活动等。中奥到家也将募集资金的一半用作收购东方
海港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和浙江永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约 25%的资金用作社区平台发展,以及少部分用于培训及招聘计划。
新三板上市物业服务企业目前主要采取的融资手段是定向增发,挂牌物业服务企业已陆续展开
融资动作,截止 2017 年 5 月 18 日,共有 18 家企业发布定向增发方案,涉及融资规模达 5.54 亿元。
从资金用途来看,企业获取大规模的资金主要用于社区服务平台搭建、增值服务开展、并购活动、
信息化建设以及规模扩张等途径,为战略转型和创新提供良好的资金条件。
19
近年来,物业费 ABS 热度持续提升,以物业费作为基础资产,通过证券化的方式盘活物业费收
入,为物业服务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自“博时资本-世茂天成物业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成
功发行后,多家物业服务企业纷纷试水此类融资模式,截至目前,共有超过 20 单物业费资产证券化
产品问世,累计发行金额逾 200 亿元。物业费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在融资规模、融资期限、用途
方面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通过物业收入收益权的“放大”,物业服务企业实现了较低成本融资,
不仅有效保障了物业服务企业的现金流,也可助力企业后续能提供更好的服务,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20
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十年发展报告
3.展望物业服务百强企业未来十年
3.1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企业规模分化加剧,发展路径出现差异
未来十年,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发展,物业管理市场将有超过 100 亿平方米的管理面积
空间等待百强企业开拓,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扩大。基于未来巨大的市场容量,不同企业规模出现
明显分化,其各自发展路径也将会不同:企业只有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在规模化扩张做大与深耕
细分市场做专业之间合理选择,才能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l企业规模持续扩张,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
截止 2016 年底,百强企业市场占有率已达 29.44%,如果按照 2016 年百强企业管理面积均值的
增长率 15.40%推算,未来十年,百强企业在管项目总建筑面积将达到 228.27 亿平方米,按照 2012
年至 2016 年全国物业管理面积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6.24%来推算,2026 年全国物业管理面积将达到
339.05 亿平方米,未来十年百强市场占有率预计将突破 67%。
l企业发展路径差异化:大型企业强者愈强,中型企业创新求变,小型企业另觅出路
伴随未来物业管理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企业规模分化,行业内将出现部分航母级企业,成
为行业的主导和领袖。而规模分化带来的将是企业发展路径的差异化趋势明显:大型企业凭借雄厚
21
资金实力、深厚品牌积淀、强大资源整合能力、先进技术和灵活高效的社区运营能力,持续扩大管
理规模,不断挖掘市场价值,提升企业效益,强者愈强态势进一步凸显;中型企业将更加注重与时
俱进、开拓创新,探寻新业务、发展新模式,加速规模扩张,提升盈利能力;对小型企业而言,保有
专属服务领域(如商办物业、医院学校物业、公众物业等非住宅物业管理),或发掘并强化自身服务
特色(如涉外管理特色等),才能在行业快速更迭、洗牌大潮中站有一席之地;此外,积极利用资本
市场,为企业的长远发展铺路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发展路径。
3.2 物业服务实现新“四化”:服务标准化、技术现代化、业务多元化、人
才专业化
未来十年,物业服务企业将顺应新形势,借助新理念和新思维,对传统的、粗放的、手工式的
服务进行升级和改造,利用科技化、信息化、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将简单密集型劳动输出转变为针
对不同业主需求的集约型现代物业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业主的多元化需
求,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储备,实现物业管理“服务标准化、技术现代化、业务多元化、人才专业化”。
l部分企业加速转型,更多企业以服务升级赢得尊重
随着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创新快速发展,物业服务企业加速转型升级,逐渐由传统物业服务的提
供者转变为现代服务的集成供应商,将传统物业服务如保洁、绿化、秩序维护等基础性服务以及其
22
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十年发展报告
他专项服务外包给更专业化的公司,实现精细化、专业化分工,并以“管家式服务”为目标,在不
断满足业主更多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上,持续提升物业服务品质,从而赢得业主更多信赖和尊重。
“物业管家”服务强调“专属”的特性优势,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物业管理与服务的深化,以一体
化高效服务模式,为业主带来安全、尊贵、专属和细致感。在这种服务价值引导下,以运用科技手
段提供标准化服务的“私人管家”模式将成为未来十年物业服务的新趋势,服务边界将会被打破,
物业服务企业接管业主更多的生活服务需求,配以细分、完善的专业外包服务,为业主提供创造更
多价值。
l物业服务未来将实现服务标准化、技术现代化、业务多元化和人才专业化
未来十年,物业服务企业将进一步完善标准化运作流程,大力提升服务品质,使物业服务产品以统一、标准的形式“打包输出”,进一步推进物业管理标准化、规范化进程。在“服务标准化”的基础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将更广泛地应用在物业管理和服务中,智能门禁系统、智能楼控系统、能源管理系统以及巡逻机器人、配送机器人、咨询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产品将会逐步代替人工操作,降本增效的同时实现“技术现代化”。
此外,物业服务企业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进一步搭建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为业主定制社区金融、房屋经纪、社区商业、家政、养老等等个性化、多元化的延伸服务,实现业务多元化。在行业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业务多元化的发展需求的引导下,物业服务企业将会进一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储备和积累更多具备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人才专业化”趋势。
23
3.3 上市企业逾百家,总市值有望突破万亿
随着物业管理行业飞速发展以及与资本市场的融合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优秀企业将顺势登陆
资本市场,以资本力量驱动企业快速发展。未来十年,上市物业服务企业将超过百家,总市值有望
突破一万亿,行业在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可期,更多物业服务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腾飞。
未来十年,将有 100 多家主板上市的物业服务企业。首先,物业服务企业自身 IPO 上市数量在
未来十年将超过 50 家:从主板市场来看,过去短短三年内,港股主板物业服务企业已有 5 家,而据
了解,目前已经在筹备上市和正在酝酿上市计划的企业数量超过 15 家,考虑到香港主板排期时间只
需要半年到一年,初步估计,未来十年香港主板上市物业服务企业数量至少会达到 20 余家;国内 A
股市场方面,目前碧桂园物业、南都物业 2 家企业已经处于 IPO 倒计时阶段,倘若两家企业能顺利
24
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十年发展报告
上市,其带来的高估值和示范效应将会引来更多追随者,未来十年 A 股市场直接上市的物业服务企
业将超过 15 家;此外,新三板扩容速度不断加快,而大部分新三板挂牌企业均有转板的计划,未来
会有 15-20 家企业由新三板转到主板。
其次,房地产上市公司转型为物业服务企业的将超过 40 家。存量时代,服务更有价值。房地产
企业注重向服务和营运方面转型,房地产企业本身有自己开发的物业,且部分企业拥有下属的物业服务企业,因此在转型做资产管理和物业服务业务时具有天然的优势。目前房地产上市公司超过 200 家,预估未来十年,转型做物业服务的房地产上市公司比例将为 20%,超过 40 家。
另外,通过借壳上市的物业服务企业将超过 10 家。目前,沪深市场被 ST 的企业数量超过 70
家,物业服务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这些被 ST 的企业或者利润较低的企业来实现上市,我们估计未来十
年通过借壳上市的物业服务企业数量将超过 10 家。综合估计,未来十年,上市物业服务企业总数将
超 100 家。
上市物业服务企业总市值有望突破一万亿。从目前已上市物业服务企业的市值表现来看,目前
港股主板 5 家上市企业的平均市值为 44.0 亿港元,其中绿城服务的市值达到 114 亿港元(2017 年 6
月 12 日收盘数据)。在港上市物业服务企业平均市盈率为 24.1,考虑到资本市场环境变化以及沪深股市与港股的差异,我们按照平均市盈率 30 估算;同时,结合百强企业 2016 年净利润均值为 4578.98
万元,过去十年净利润复合增速为 25.10%,而谋求上市的物业服务企业必将加快发展步伐,按照未
来净利润增速 22%保守进行估算,未来十年后,百强企业的净利润均值将达到 3.34 亿元,按此计算,
未来十年上市物业服务企业总市值将达到 10034 亿元,优秀的物业服务企业将借助资本市场提速换
挡,扬帆远航。
。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