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物业博览会看物业管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安然/2016-12-05/动态/发布:物业头条网
在上月29日-30日于广州召开的首届物业管理产业博览会暨第二届中国物业管理创新发展论坛上,行业巨头纷纷参展使出看家本领,行业领头专家也悉数到场分享独到见解。此次博览会无疑为行业发展的指明灯,隐隐彰显行业的发展方向。于此,本人对行业发展的趋势作粗浅的预判,以与各位分享。
 
  “+互联网”将成为物业服务的标配
 
  “互联网+”已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概念,但个人认为,将来的物业服务依然逃不脱传统物业基础服务。互联网只是基于传统的物业服务,以提高服务效果和效率而引入的一种辅助手段。未来的物业服务将会是“物业服务+互联网”,而非“互联网+物业服务”,即物业服务离开传统的物业服务基础,那将失去了物业服务的意义。
 
  不论是绿城的“幸福绿城”,还是长城的“一应生活”、万科“住这儿”等物业管理APP,其功能大致相同,基本涵盖了业主服务、内部管理、商家信息等需求,对业主、物业服务企业及商家进行了对接,突破了服务的时间、空间限制,加强各相关方的互动以及整合资源优势,使物业服务与业主生活的衔接更加紧密。
 
  设施设备的集成及智能化程度将越来越高,对物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愈加严格
 
  以客户角度而言,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发展,客户需求的提高要求设施设备的集成及智能化程度的提升与之相匹配;以物业公司角度而言,建筑硬件基础的演变以及服务人员人工工资的增长(物业费标准却未同步提高),物业公司不得不通过技术管理的优化来减少人员的投入及开支。
 
  现在新造的大楼大都配置了BA等智能管理系统,将水、电及其他各系统进行高度集成,使用终端集中监督及控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各系统巡查值守人力的投入;有物业公司推出了智能机器人服务,目前能够实现园区巡逻及客户咨询解答服务,日后也将分解部分秩序维护人员和客服人员的工作。
 
  物业管理与资产管理的界限将会越来越模糊
 
  现行物业管理更多基于提供被动式服务,但随着后续行业的发展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渗透融合,物业服务的主动性会更强。物业行业将慢慢延伸发展到资产管理范畴,将从整个物业资产运营的角度开展物业管理(即现在的物业管理范围将只是未来物业管理范围内的小部分)。
 
  其实,现在很多的物业服务企业已经显现了部分资产运营的影子,如绿城物业服务已提供资产置换服务,五大行中的大部分已提供硬件优化改造提升服务、能源管理等专项服务等,都是基于物业的“保值”、“增值”角度进行以物业为基础的资产运营和管理。
 
  成本提升将倒逼物业服务企业进行资源整合
 
  未来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愈加激烈,在服务内容和效果趋同的情况下,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将更加显现,这就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在每一个管理环节都要审慎对待费用开支情况。
 
  除了人工成本外,物业服务的材料工具和外包服务也是大笔支出,若想在成本控制上有较为明显的效果,需要物业公司着重对各供应商(包括材料工具提供方及专项服务提供方等)进行合理的评估和管理,规范采购的管理、准入机制,整合供应商资源,结合自身的条件优势(采购量、企业背景及市场战略合作因素考量等)与合格供应商建立质、价的最佳平衡。
 
  专业细分将会促使物业服务企业抓“主”放“次”
 
  随着物业服务内涵的深入及内容的复杂化,物业服务的各项工作要求也将更高,这将导致物业服务的工作更为细分和更高的专业化要求。
 
  各专业公司在提供专项服务时,不仅在服务效果上更为优质,在服务成本上也会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必将成为趋势。未来成功的物业服务企业,将不会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全能王,而是能够协调各项资源并进行有效控制和整合的指挥家。现阶段,很多物业服务企业已经将非物业管理核心业务的“保洁服务”和部分“秩序服务”进行外包,就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缩影。
 
  社区运营能力和“大数据”的价值量将成为物业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传统的物业服务属于微利行业,这是物业人毋庸置疑的共识。若想以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可预见的范围内挖潜,其程度非常有限。但如果基于现有的服务园区和服务客户资源做加法,从“社区运营”的角度进行各项资源的整合,将会打破物业服务的天花板。如与外部商家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外部商业资源提供附加服务;通过盘活园区的闲置资源进行合理运营,实现客户、物业服务企业及第三方的共赢;对所服务客户的数据资源在合法前提下进行开发挖掘,激发潜在的价值等。
 
  阿里巴巴在2008年就把大数据作为一项公司基本战略,在很多互联网企业对大数据没概念的时期,阿里巴巴已将大数据提升到如此重要的高度,可想而知大数据的价值非同一般。一些大的物业服务企业掌握着上千万客户信息及不可计数的物业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管理数据,若能打破这些大数据的沉默,其爆发威力将无法想象。这也是为什么部分软件开发企业花巨资开发物业管理软件并明知将要投入大笔的后期运维费用,却承诺愿意免费为物业服务企业使用的原因。

    扩展阅读

    上一篇:物业服务行业总结与展望专题研讨会圆满举行
    下一篇:江苏省物业服务企业7000家 物业管理面积16.5亿平方米

    物业头条网 投稿邮箱:web@wuyetoutiao.com

    Copyright © 2002-2022 物业头条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