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明责到楼栋!四川泸州启动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
3月20日,泸州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印发《泸州市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专项整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自今年3月至12月底,泸州将集中开展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切实治理电动自行车乱充电、乱停放等问题隐患,推动实现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从基层末端筑牢电动自行车小区管理“防火墙”。
鼓励群众积极监督 加强隐患举报奖励

泸州市江阳区老旧小区充电桩陆续安装投用。
《方案》明确,整治范围为全市住宅小区,重点是高层建筑、老旧小区以及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区域。其他区域(如商业综合体、企业等)可参照方案开展专项整治。明确整治内容,以蓄电池作为能源,能实现人力骑行、电动或者电助动功能的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和未在工信部名录的低速四轮电动自行车将纳入整治。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要求加强隐患举报奖励,将鼓励群众积极监督举报纳入整治措施,发动群众及时发现并劝阻违法违规停放、飞线充电等行为,打好安全共治“人民战争”。
同时,将在专项整治中大力推广运用“泸州安全码”清单制信息化系统,先行推动有物业企业服务的小区建立一套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职责清单、风险清单和安全检查清单,落实日常巡查责任,推动用清单管人管事管风险。
清单明责到楼栋 建立隐患排查整治台账
针对电动自行车底数不清问题,《方案》明确了将以乡镇(街道)为主体、以社区为单元,组织村(社区)、物业公司,逐个小区逐个楼栋开展摸底排查,全面摸清全市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的使用及管理情况,重点排查电动自行车停放、充换电及其场地设施的建设情况,做到家底清、情况明。
针对电动自行车停放不规范,未在划定的集中充电区域进行充电,私拉飞线、乱接电线、入室充电等违法违规充电行为,《方案》明确了各区县、园区要以电动自行车停放有序、充电安全为要求,重点排查整治消防通道、楼梯间、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重点区域违规停放和私拉乱接、飞线充电、入室充电、充电设施安装不规范等突出问题隐患,并建立隐患排查整治台账。
同时,还将在江阳区、龙马潭区开展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标准化首批市级试点建设,在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清单制管理、隐患排查整治、充电场所建设等方面开展标准化建设试点,积极推广电梯加装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智能充电设施,探索“储存一体”“一处一码”电动自行车换电柜投放运营。通过“试点示范、点面结合”,推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泸州市安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继续在精细治理、疏堵结合上下足“绣花功夫”,全面落实“一件事全链条”监管机制,做到宣传入户、停放有序、充电安全、管理严格、配套完善、方便群众,全力消除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隐患。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