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费调整引发市场关注,服务质量与收费标准如何找到平衡?

安然/2025-01-30/动态/发布:物业头条网


物业费调整成为市场热点,如何在服务质量与收费标准间找到平衡成为难题。业主往往觉得物业收费高却服务不佳,存在“质价不符”的问题;而物业公司则面临人工成本上涨的挑战。在服务价格、服务质量和业主满意度之间寻求平衡,确实需要智慧和努力。
近期,多个城市如重庆、银川等纷纷推出新的物业收费政策。以重庆为例,该市中心城区的电梯住宅物业费分为四个标准,最高每平方米不超过9元/月,这一标准低于当地许多小区的现行收费,为业主节省了开支。然而,新标准的实施也对原本毛利率较低的物业行业带来了一定冲击。

有业内人士指出,市场长期健康发展需要质价相符的价格服务体系。虽然短期内降费可能给公司运营带来压力,但长期来看,通过优化成本结构等措施,物业企业仍可有效管理运营成本。同时,资深分析师也表示,物业行业目前仍以人力为主,若过度降价可能导致服务水平下降。

亿翰物研分析师周焱认为,当前物管行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政策监管体系。政府和业主通过指导价的出台,可以确保各级服务标准有章可循,使物业收费更加透明,从而维护市场秩序,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针对物业收费的定价政策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23年11月,广州就已发布规范物业收费的通知,实行政府指导价并按服务等级分类。今年以来,重庆、银川、青岛城阳区、武汉江夏区等地也相继推出了相关新政。这些政策的实施,无疑将对物业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4年1月,重庆发布了《重庆市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解读,明确提出将住宅前期物业服务收费由原先的政府指导价与市场调节价并存,调整为统一采用政府指导价。根据相关指导价标准,重庆中心城区的电梯住宅物业费被划分为四个等级,其中最低每平方米1元/月,而最高则不超过9元/月。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指导价格显著低于重庆众多小区当前的收费水平。
以某大型物管企业在重庆的负责人为例,他透露高层住宅的物业费平均单价约为每月2元/平方米,洋房则为每月5元/平方米。同时,不少上市物企服务的小区业主在公开信中披露,他们的物业费大约在每月3元/平方米至每月4元/平方米之间,这显然超出了新的指导价范围。

因此,在6月1日新的收费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后,重庆众多小区纷纷提出降低物业费的请求。据公开信息显示,已有小区成功降低了物业费,如高层、小高层和洋房的收费标准分别从4元/平方米、2元/平方米和8元/平方米降至9元/平方米、8元/平方米和5元/平方米,降价幅度约为20%。

此外,银川也在今年7月开始执行《银川市普通住宅前期物业服务和停车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方案》,其中最高指导价为每月2元/平方米。据当地媒体报道,中海、万科、建发等知名物业企业管理的63个小区,在《方案》实施前就已主动下调了物业费。业主们测算,每平方米的物业费单价从65元降至2元,停车费也有相应下调,这意味着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每年可以节省物业费和停车费超过1500元。

然而,物业费的调整并非易事。在寻求服务质量与收费标准的平衡过程中,物业公司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如何合理优化成本结构、提升服务效率,同时确保服务品质不受影响,是物业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
业主对物业费的不满主要源于物业提供的服务与其收费价格不匹配。在重庆的网络问政平台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关于物业服务的投诉。例如,北碚蔡家金科城59区的业主反映,尽管小区物业自诩为超四级标准,但在清洁、消防及安全隐患等方面存在不作为的情况。江北区万科悦湾北区的业主也投诉,小区内电梯频繁出现故障,维修进度缓慢,影响了他们的出行,同时电梯年检报告也未能及时提供。

针对这些问题,重庆出台了新的管理办法来规范物业服务收费行为,以遏制住宅前期物业服务费的不合理上涨。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广州,其物管收费新通知旨在解决个别高端楼盘物业费过高的问题。这背后反映出近年来物业收费标准的持续走高。在物业行业多年的市场化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省市对住宅前期物业费采用“政府指导价+市场调节价”的管理方式,超过标准的收费可以通过审批备案进行。

然而,这也为物业费的市场定价留下了空间。以2015年取消物业服务费政府指导价、实行市场调节价的上海为例,近年来新盘的物业服务收费价格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据克而瑞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新入市项目的物业费均值为每月46元/平方米,中位数为每月73元/平方米。其中,黄浦、静安、杨浦三区的平均物业费价格最高,分别达到每月56元/平方米、每月06元/平方米和每月92元/平方米。与2015年之前的最高不超过3元/平方米的统一指导价相比,如今的物业费价格已经翻倍增长。

造成新盘物业费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涨价困难。例如,上海某滨江高端住宅的物业费在近20年来一直保持在5元的水平,若要提高收费标准必须经过全体业主的同意。

有上市物业公司高管指出,物业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其人工成本会随着城市最低工资和社保基数的上涨而刚性增加。由于物业费在确定后短期内难以调整,若起步定价较低,未来三五年内可能都难以提价,这无疑增加了公司的运营成本压力。

然而,不少业主也反映,他们每年支付高额物业费,却并未感受到相应品质的服务。这成为物业费难以轻易上调的另一关键因素。

对此,多位物管从业者表示,保安、保洁等人员的工作密度、身体素质,以及巡逻次数、时长和清洁程度等细节,往往难以被业主明确感知,除非社区安全受到威胁。同时,许多高品质设备也在业主看不到的地方发挥着作用,这些都是服务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这些刚性成本,资深物业行业分析师还指出,小区物业费的定价往往与房价、品质、地段等多重因素挂钩。物企高管也表示,在2021年之前,开发商给物业定价时会重点考虑项目本身的定位。为了形成正向循环,开发商通常会选择自己旗下的物业公司来提供服务,以确保各项服务的可控性。

随着居民对居住环境和体验的要求不断提高,楼盘品质的提升也带来了对小区秩序、绿化养护、设施维护等更高标准的需求。这进一步推高了人工成本、维护成本和管理成本等各项成本。

在这一背景下,政策推动健全“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市场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合理制定最高限价并杜绝“高收费、低服务”现象,不仅有助于保护业主的利益,也为物业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这一规定对物业行业的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是否能够有效平衡业主与物业公司的利益关系?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在渐苒物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汤晓晨看来,物业费指导价的初衷在于规范市场、保障业主权益,并提升服务的透明度和公平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部分城市出台的指导价低于市场价格,导致业主对超出指导价的收费产生不认可。

相关物企高管也指出,业主对物业费非常敏感,尤其在当前政策重申指导价的情况下,物企降价成为预料之中的结果。这种降费政策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收入状况。以亿翰物研分析师周焱的观点为例,若“物业费降价”政策在大范围内执行,将不可避免地减少物业公司的主营收入,即基础物管收入。

对于提供保洁、保安、绿化等基础物业服务的物业企业而言,这无疑是最大的收入来源。以2023年的数据为例,头部企业如碧桂园服务和保利物业,其物业管理服务在营收中占据重要地位。中指研究院的统计也显示,百强企业基础物业服务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超过八成,这进一步证明了基础物业服务的重要性。

面对降费压力,物业公司可能会采取“以收定支”的策略,这无疑会对服务品质产生影响。汤晓晨认为,物业服务水平的变化将取决于公司的应对策略。在经营压力下,物业公司可能会在服务上做出妥协,从而影响到业主的居住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物业行业已从规模导向转向高质量发展,对项目的运营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头部物企已主动退出大量低利润率、管理难度大的项目。然而,降费政策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这种趋势,使更多物业公司面临经营困境。
然而,从长远角度看,业内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这一政策实际上在推动物业公司提升服务品质,确保质价相符。周焱指出,若物业公司能够合理调整收入结构、有效控制成本,并在优化服务的同时提升业主满意度,其盈利能力有望得到增强。

    扩展阅读

    上一篇:十五万物业人营造深圳浓郁年味
    下一篇:物业行业新标准:六不、四要与六戒,提升服务与形象的必备法则

    物业头条网 投稿邮箱:web@wuyetoutiao.com

    Copyright © 2002-2022 物业头条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