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彩生活和万科物业社区O2O案例看社区O2O模式选择
安然/2016-09-25/企业/发布:物业头条网
我们发现房企对社区O2O存在很多误区,比如有的房企认为不做APP就好像没做社区O2O,又比如某家房企做社区商店和线上平台,认为价格低于附近的沃尔玛就能赢得客户,而忽略了淘宝京东的竞争。那么房企到底应该如何开展社区O2O?我们来看看行业内最火的彩生活和万科物业两个案例。






彩生活解决了传统物业管理4大核心痛点

彩生活做物业管理十几年,真正盈利也是最近今年的事情。
彩生活解决了4大核心痛点
彩生活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是由于解决了传统物业管理的痛点:
痛点一:重资产模式,需要投入大量设备、场地、人员
解决方式——轻资产化。彩生活已经构筑了三级服务体系:
第一个层级是,面向项目员工的和面向客户的移动终端,面向内部员工的是为了实时回传信息,让客户经理实时反馈所辖小区面临的问题,方便后台集中决策;
第二个层级是有个智囊团,帮助一线员工快速决策,做新项目的培训和解决疑难杂症;
第三个层级是智能科技平台,包括监控系统监管每个小区入口的情况,智慧语音平台针对在线的各种终端,比如业主投诉报修、购买理财产品和增值服务、缴纳物业费的情况等做集中分析,有针对性的向一线客户经理推荐值得推荐理财产品的客户。有了这些服务体系,在新进入一个小区时,只是增加了一个应用终端入口,没有太多额外投入,就实现了轻资产扩张。这也是彩生活利润率高的原因,非常值得业内借鉴和思考。
痛点二:收入源单一,唯一来源是物业管理费
解决方式——在增值服务领域做了很多花样。比如动员保安做送米送油服务,使得收入种类多样化。
痛点三:长期亏损
地产公司愿意做物业完全是为了提升地产附加值,物管费常年难以上涨而人工上涨快,收缴率低。
解决方式——方法很多,比如通过远程值守,减少出入口服务的投入,一个人就可以管辖几个小区的出入口。再比如从单个小区管控模式转变为片区管控模式,相邻的小区通过系统覆盖,减少人员投入。
痛点四:业主体验差
报事报修效率非常低,物业员工工作不饱和,维修工程师干多干少一个样,保安晚上在睡觉,保洁员总是在聊天。
解决方式——通过线上服务平台提升业主服务体验。开展在线报事报修,取消以往每个专业口的保安、保洁、维修岗位,以客户经理来整体统筹,综合性的处理客户问题。改革固定薪酬制度,使用底薪加提成模式,用户可以评分评价,实现内部员工优胜劣汰。
同时,通过现场工程师和远程专家团来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以往报维修,常出现工程师到现场才发现,带的材料与家里尺寸不匹配的情况。现在彩生活业主报修可先上传照片,帮助工程师提前定位问题,准备好材料上门后,服务中再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实时移动终端设备,把问题回传后台,远程告知工程师问题如何解决。
整个社区O2O的步骤是由对物的管理转变为对人的服务

我们目前看到的都只是看到了第三个步骤的最后一个点,其实彩生活十多年来的探索,前期也做了很多工作。

彩生活有一个APP,通过保障线上流量的强需求,通过物业服务来保证业主经常使用它的APP,然后来做增值服务的大平台。最新的2.3版本明确强调,彩生活核心的发力点是社区理财。
我们作为客观第三方,非常认可它的模式。因为物业公司做社区理财有两大核心优势:容易与业主建立信任关系;从O2O平台广泛采集业主的信息,能精准识别业主信用。我们认为彩生活找到了核心发力点,彩生活推出饭票也基本实现了周围一公里商圈的资源整合,不管在哪个领域都可以把优惠和积分转化为彩生活的饭票。
目前,彩生活的整体用户数已经超过了156万,活跃用户数超过了62万,用户从免费到付费的转化率为40%,每天理财产品的销售额超过600万,超过了绝大多数银行的销售额。

这样的表现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物管面积已经达到2.7亿平方米,万科仍然坚守1亿平方米的红线,万科认为如果突破这个红线,物业服务水平一定会被稀释,而彩生活已经远远突破了这个红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彩生活出现几个负面案例是情有可原。我们应该学习其建立社区O2O的步骤,不能只模仿现在看到的发力点,要以物业服务为基础,以大平台为工具,再去拓展业务模式。
彩生活光鲜数据背后的增值困局

彩生活有物管收入、工程服务收入和增值服务收入三大块收入,从收入结构占比看来,它最关注的增值服务收入占比在下降,而最不看重的物业管理收入占比节节攀升。
潘军认为彩生活的确面临挑战:

潘军认为真正的问题是人才的稀缺,传统物业分工的岗位已经由客户经理取代,这就对客户经理的综合要求很高。客户经理除了要解决物业管理的问题,还要销售理财产品,推荐增值服务,有效经营社区。彩生活内部对客户经理培训的力度非常之大,彩生活意识到,这种模式扩张背后最大的限制因素是人才。



万科物业的核心是通过对业主资产的打理,帮助其实现资产增值
昨天,万科物业正式启用了新的企业标识(LOGO),同步发布了睿服务2.0产品,将新技术应用与物业管理深度融合。
朱保全认为万科物业的核心价值是通过对业主资产的打理,帮助其实现资产增值,比如二手房价值增高,租金单价增高,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回报。万科对外宣传也非常强调物业服务,认为没有物业服务的“1”,就没有任何增值服务的“0”。我们非常认可这个理念。

万科物业通过睿平台,服务中心和管理中心为业主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它分为三个层级体系:

这三级体系与彩生活的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而其有个重要环节就是睿管家。

睿服务2.0:比Uber更Uber
朱保全认为,“睿服务1.0记录人和物,今天发布的睿服务2.0将连接人和物。
“睿服务”2.0看点
任务平台:记录每一件小事;
管家平台:推出业主专属“管家”服务,用信任构建链接;
报事平台:客户需要服务的时候,物业员工用手机“抢单”,服务结束客户进行评价。人人都是监督者;
作业平台:让物业服务技能得到普及。
所有服务后台都放在了云端。














彩生活VS万科物业

我们认为彩生活已经找到核心发力点,就是社区理财,而睿服务暂时还没找到核心发力点。
我们发现不论外在宣传如何,其背后服务体系的搭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以及解决业主问题,做好增值服务的逻辑和顺序是类似的。
“最后一公里”属于物业公司吗——从万客会的案例来看
万客会站在地产客服的视角,认为房子只是入口,人才是商业模式。通过各类活动提升业主体验,最终实现口碑传播。

最初做的是会员中心的落地,通过一系列环节获取信息,用好大数据:




以会员中心为基础,万科畅想好房子、好社区和好服务。

好房子
以前交房环节,,一线工程师重复性工作非常多,数据录入人员看不懂,管理人员数据无法分析,问题反复发生导致体验非常差。而现在通过移动验房平台,直连工程师,减少传递环节,杜绝重复工作,提高数据质量。同时后端加强数据分析,从源头上解决房屋问题。


好服务
通过线上互动提高用户体验。比如传统报修渠道少,响应度差,管理成本高。现在鼓励微信报修,简单直观,效率极高。服务过程中信息透明,进展及时可知,服务完成后可以进行评分,帮助实现优胜劣汰,提高服务质量。目前在线报修比例达到40%以上。

好社区
比如社区BUS在线选座,社区电商倡导比京东快,社区营地推出亲子教育服务。目前,万科会员的重复购买率和推荐购买率均超过了50%。

【增值服务:房企PK互联网公司】

答案是不容乐观。
比如保利选择生鲜超市来做O2O,原本以为生鲜对物流仓储要求很高,互联网企业很难颠覆。但现在,我们看到网上有大量生鲜O2O平台,比如京东和永辉合作,来做这个事情。
再比如有些企业医疗,发手环给老年人群体应对紧急情况,但由于医疗资源的稀缺,社区医疗无法落地。再比如在E袋洗等等领域,地产企业并不如互联网企业不舍得烧钱。

综合比较来看,我们认为地产企业拼不过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企业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有海量客户带来的低成本优势,在单一细分领域可以做到极致。
我们认为,地产企业一定要以物业服务为核心,重点发力。

最后,我们给出下面几个问题供大家思考,相信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答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