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忠:不忘初心 继往开来
安然/2016-09-07/动态/发布:物业头条网
——沈建忠会长在第十五届《中国物业管理》杂志协办年会暨年度论坛上的讲话
成为中国物协会长之后,我成为杂志的第一读者,与杂志的互动较多,更体会到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办一份平面的媒体很不容易。
《中国物业管理》杂志15年成功和成就的背后也是对工匠精神的坚守,杂志的成功离不开杂志编辑部和行业同行,特别是协办单位付出的艰辛。
今年汛期,我国南北方都遭遇了极端强降雨天气,很多城市遭受严重洪涝灾害,这段时间物业人很辛苦,上百万的物业员工,奋战在抗洪一线,为保护业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付出了血汗甚至是生命的代价。这种精神体现了物业人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展现了物业人的专业水准。这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我们物业人所执着坚守的工匠精神。
提起工匠精神,我要推荐碧桂园物业的杨国强主席,我与杨主席相识多年。他一直倡导五星级服务的理念,并坚持到现在,打造了一个极致的碧桂园品牌和企业。这个理念的实质其实就是行业里正在倡导的工匠精神。
《中国物业管理》杂志15年成功和成就的背后也是对工匠精神的坚守,杂志的成功离不开杂志编辑部和行业同行,特别是协办单位付出的艰辛,付出的努力,也是与每个物业人的关怀、关注、支持分不开的,成为中国物协会长之后,我成为杂志的第一读者,与杂志的互动较多,更体会到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办一份平面的媒体很不容易。今天的会议主题是“新起点,新征程,新发展”,习总书记今年的七一讲话中有一个非常感人的词叫“不忘初心”,今天我就以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为题目,谈谈我对杂志的一些期待和想法。
要坚定服务的理念
回望创办杂志的初衷,就是要给行业一本指导性的刊物,为行业提供信息和经验交流的平台,对行业的发展起到见证、引领与服务的作用,也就是为促进行业发展摇旗呐喊,为提升行业进步鼓与呼。过去15年,杂志社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也得到了同行肯定。对于如何更好地服务行业我有三点想法:
第一,物业管理行业正处在风口上,资本市场、互联网+带来了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困惑,需要新的观点、思路与看法。物业服务企业处在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加速过程中,产业的集中度要提高,科技的含量要提高,商业的模式要变化。而现实的情况是,全国有10.5万家物业服务企业,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如何把握趋势和方向,需要有新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中小企业能否转型成功是关乎行业发展的大局,中小企业遇到的困难可能比大企业更加的复杂,所以杂志要在为中小企业服务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发现和挖掘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共性问题进行探讨,在行业内形成共识,起到一两拨千斤的作用。
杂志是行业窗口与舆论阵地,要让行业同仁们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呼吸一些新鲜的空气,这些新鲜的空气就是新的理念、新的观点,让大家真正感受到行业在时代潮流中积极的变化和发展。
第二,物业服务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人才,人才是行业能否持续发展,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特别是在新经济、新常态下,物业服务企业要开启新的征程,取得新的发展,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物业服务企业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要的管理单位,这个层面的管理人员的素质,对行业来说非常关键,所以杂志要关注项目第一线读者的感受度,要有更多贴近这个层面的内容和信息,这样杂志才能够更接地气,更有影响力。
第三,要维护行业的形象和权益,杂志一方面要对影响行业发展的负面问题和现象,要敢于批评与揭露,同时也要维护行业的正面形象和权益,传播正能量,对行业出现的恶性低价竞争、员工被打事件、电梯安全责任事故认定等等关系行业形象和权益的问题,杂志要敢于表明立场,做好舆论引导,为树立行业正面形象做出贡献。
要坚持创新的精神
首先是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杂志的办刊宗旨是“不断推陈出新,办出水平,办出质量,不断达到新的高度”。这要靠创新精神实现,我认为这也是杂志能不能办成一流杂志、办成行业品牌杂志的重要因素,今年以来很多论坛都在讨论新媒体时代,变革与发展趋势这一话题,主流的结论是新媒体带来的冲击,是坏事也是好事,平面媒体在这样的过程中,如果能不断创新就能够实现新的突破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体的发展方式及思路正在颠覆信息传播的方式及规律,过去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的就是从a到b,媒体是源头;终端是读者、观众。但现在边界已经模糊,任何一个终端,可能就是源头,任何一个源头,可能就是终端。现在,除了在飞机上还有人在看杂志报纸以外,其他人流活动的场所已经很少有人在看报纸杂志了,这代表了一种趋势。
与商品消费领域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变化一样,信息消费的习惯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媒体新经济时代到来后,一些平面媒体利用高科技与互联网技术,增加了客户端,加上重视内容方面的建设,迎来了平面媒体的春天,这其中关键词是创新。创新才能构建新的话语体系,创造无限可能。好的内容,要用好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让人容易理解,引人入胜。吴晓波在最近的演讲中说,过去10年,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遭到了一个魔鬼一样行业的巨大冲击,这个魔鬼行业就是互联网。互联网所带来的第一个冲击就是信息的获取技术,用时髦的话来说,我们现在的信息服务的的方式,已经是供需错配,过去媒体处在主导位置,推送付么样的信息内容媒体说了算。现在微信,社群,公众号,APP等,主动权更多在需求者。第二个冲击就是进入了中产阶级时代,在物质需求以外消费者需要更多的精神上的享受。
互联网时代内容永远为王,还要讲究体验式的服务,好的内容一定是实用的,对物业服务企业有指导,有启示,有借鉴意义。第二要有趣味,内容的编排加工上要具备色香味,符合新媒体时代企业读者阅读口味和浏览的节奏。新媒体时代讲完怎样讲故事比讲什么样的故事更重要。这也是给杂志提出的新命题——用什么样的视角去展现给读者。文章要增加可读性,要出彩,这就是方式方法要解决的问题。要下功夫,从标题到内容要反复的推敲,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和特点。这也是互联网思维创新出现的网红现象,粉丝经济给平面媒体的启示。
共享的理念告诉我们,财富创造不是看你拥有多少社会、市场的资源,而是你整合资源的能力。整合同样可以创造价值,甚至是意想不到的价值。互联网时代,内容的制作生产,也不再是编辑部独家的工作,腾讯已经推出了“芒种计划”,今日头条靠的是“千人万元”计划。电影、电视的内容制造也不再是电影制片厂、电视台独家的事,很多的制作内容,比如鲁豫有约、一些精彩的,受欢迎度很高的电视节目大多出自独立的工作室、独立的媒体人和制片人。所以杂志也应该打破围墙,打破单打独斗局面,努力培养一批独立的明星内容工作室,用专业团队打造高质量的专栏产品,稿费上也要体现优质优价,实实在在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7期的卷首语中,我提出要建设一批精品的栏目,这些精品栏目中的内容,可以放到行业内来制作。把行业内的能人、高手发动起来,形成口碑,形成多赢的局面。
其次是商业模式创新,如果说在新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平面媒体同样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媒体转型的难度在于人们社会观念的转变。杂志要保证传播力、影响力、权威性,专业性,读者首先关注的是杂志提供的信息服务,但是杂志实际上也是要付出办刊成本的,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越深入,媒体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矛盾冲突,也会更加的明显。党报、党刊靠财政补贴生存,但行业杂志,没有这种条件,只能创新求变,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
第一,成功的媒体杂志,其背后的逻辑首先一定是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需要关注自媒体时代如何融合的问题,我认为平面媒体要走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思路,现在的用户和读者,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获得信息,特别是从手机社交网络上获得信息实际更方便,那么如何提高杂志读者的忠诚度,就是要把线上线下的两种优势结合起来,利用网络自媒体达到“深入转型、深层融合、深度洗牌”的效果。
第二,利用杂志专业写作的优势,在深度报导,背景挖掘和延伸拓展上下功夫,让杂志的内容、文章达到“三度”——有高度、有深度、有精度,要开放编辑部互动平台,改变编辑一对一的垂直的体系。采用交互的方式,让读者可以随时随地的对杂志的内容、传播的方式进行评论、点赞、共享,甚至补充完善,形成更有质量,更有价值的内容和文章。
第三,场内场外如何互补,观察一本好的、有口碑的杂志,除了体现在文章的质量方面,很大程度体现在场外一些有影响力的活动上。比如财经杂志,每年都会组织经济年会,都有大量的著名企业家大佬参加,主题突出,观点犀利。通过其他媒体的一些传播,甚至直播来扩大财经杂志的影响力,加强了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中国物业管理》杂志在这方面,过去已经做得很到位了,连续15年组织的杂志协办年会,为行业搭建起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要坚持,要做出特色,还要有影响力,让这些活动成为杂志的一张品牌名片。杂志协办是个很好的模式,但从创新的角度还可以进一步的挖掘,协办单位与杂志应该是双向的、互动的。所以杂志方面要考虑如何为协办单位的品牌塑造、认知,企业的形象宣传推广,做好服务工作,通过杂志一些对外的活动,找到潜在的目标客户和合作者,实现协办单位的利益最大化,达到双赢的目的。这方面确实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比如说对企业品牌的传播,杂志可以有意识地提炼出让人过目不忘的特点特征,用适当的方式来产生品牌的共识和文化。如果能够把企业背后的一些故事和文化,用直观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相信这样对协办单位带来的益处会是很大的。
要坚守责任的意识
杂志作为行业舆论的工具,责任是担当,面对经济转型、社会转型、行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必须要牢固社会责任第一的意识,新媒体时代,变化发生在内容的制作和传播的方式上,体现了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交互性,如同行业强调的物业服务必须重视基础一样,杂志作为行业的宣传窗口、舆论阵地,为行业服务的宗旨不能变,社会责任意识不能变。
最近国家新闻出版部门,网络主管部门处理了大批的网红、网络主播及一些平面媒体,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些人,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为了经济利益,用低俗的噱头,争取客户、争取流量,争取收视率,结果适得其反,媒体作为独立的社会组织,面临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冲突与博弈,要始终把握正确方向,唱响主旋律,依法依规办刊,充分展示行业的巨大变化和成就,展示行业的风采和风貌,积极回应社会、行业、业主关切、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打造一份阳光、开放的杂志,占领行业舆论的制高点。在5月26日长沙的媒体交流会上,我讲过一段话来说明媒体的社会责任心——“媒体要勇于承担时代的使命,用更加专业的视角,更有价值的内容,更具体验感的载体,传播行业正能量,打造行业影响力,塑造行业新形象,为物业管理由传统行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加有力的媒介服务和支持”。
以上就是我对杂志的一些期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