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眼中的互联网+物业竟是这样
安然/2017-05-20/动态/发布:物业头条网
足不出户缴纳物业费、小区停车不用再刷卡、APP一键呼叫维修上门……互联网+物业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也使得物业公司更好实现精细化集约化管理,在效率提高的同时更好提供服务。——毫无疑问,这段话一定出自物业人之口。
类似的话语,作为物业从业者的你,是否已经听到耳朵起茧子了?但物业行业的“上帝”——业主眼中的互联网+物业到底是怎样的呢?今天的万物茶座,我们就特地邀请了几位来自不同区域和社区的业主,聊一聊他们感受到的互联网+物业。
PS:你眼中的互联网+物业是怎样的呢?欢迎在文末留言讨论。被点赞最多的读者,将会得到万物君送出的一份神秘礼物哦~
赵先生,30岁,乌鲁木齐,已购房业主
“我妈对智能手机一窍不通”
虽处于西部地区,但赵先生不仅率先享受到了智慧物业,物业公司还给每位住户配备了专属管家。家里有事既可以联系管家也可以通过APP一键呼叫,不管是更换电表保险丝、下水道疏通,还是墙皮泡水、除虫等,只要在APP上下单,不仅立即有人回复,还会立刻安排专人上门维修,非常方便。
但困扰赵先生的是,母亲已经60多岁,对智能手机一窍不通,更别说社区APP,遇到什么问题了还得靠打电话或者“人肉”去服务站找人。
万物君点评:
智慧物业不应只是年轻人的特权,对于社区内中老年群体的关注和普及也尤为重要。如何让老年人更好地接受物业智能系统,培养起他们的使用习惯也有许多的工作要做。例如,社区内可以多多举办知识讲座,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吸引app下载和使用,手把手教老年人下载和注册,然后再用贴心到位的服务留住他们。
李小姐,23岁,北京,租客
“老旧社区 智慧物业可望不可及”
李小姐和男友租住在北京四惠的一个居民区,楼龄超过20年、房屋老旧,家里的下水道还经常发生堵塞。当被问及智慧物业概念时,李小姐直言“听过,没见过”,现在租住的这个小区,门口大爷一人兼具了保安、水管工、清洁工等多个角色。感觉只要还住这里,智慧物业是可望不可及。
万物君点评:
虽然物业服务诞生至今超过30年,仍有很多老旧小区还没有正规的物业公司进驻,尤其是原先国企家属楼随着公司的改制和解体,物业更成了三不管的难题。在基本靠自制的情况下更谈不上互联网+物业,要想互联网+惠及更多人群,仍旧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王女士,28岁,武汉,已购房业主
“更看重社区平台的搭建”
王女士居住的小区也在两年前实现了智能化管理,与其他住户不同,他对社区APP的使用并不是求助或者呼叫,因为年轻人很少开火做饭,家电损耗率较低,一些小的问题自己基本都能搞定。
让王女士最满意的是社区的论坛,平时晒晒宠物,就跟发朋友圈一样,还能约着邻居遛狗,偶尔发布二手货品,还能达到资源再利用。有一次,王女士要出差,狗狗没人照顾,发了个帖子,就给宝贝找了个“干妈”,“社区圈子的搭建,让我仿佛又回到小时候住筒子楼的时候。”
万物君点评:
在打造互联网+物业之初,万科物业就把搭建社区平台、营造和谐的邻里关系纳入其中。在万科物业住这儿APP上,经常可以看到业主发帖,健身卡转让、求社区达人维修电脑、卫生纸团购、周末约跑……这些,为邻里之间搭建起500米社交圈,实现了更好的互动。
甄女士,37岁,西安,已购房业主
“互联网+物业不能只玩噱头”
甄女士所在的小区,几年前就推出了智慧物业,上线了APP,但她对此却颇有意见。最近甄女士家的墙皮泡了水,APP报修半天后才收到回复,各岗位来回搪塞。几经折腾联系到总部,才有人主动联系她承诺处理。一次糟糕的体验让她觉得互联网+物业不过是噱头,听上去很厉害,“到最后还要靠人对人来解决”。
万物君点评:
甄女士所说的问题,听起来似乎是互联网+物业的问题,但其实还是一个管理的问题。人的响应速度、物业公司内部的职责分工,这些都应该是在管理层面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因管理分散,分支机构的消极怠工情况也确有存在。要解决这个难题,就更加要不遗余力的推进互联网化,确保做到所有资料系统留存、员工监督、呼叫中心统一回复等等,重新改造物业服务流程,让每一个流程有对应的责任人和响应速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互联网+的良好运行,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业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