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公司上市之路困难原因
安然/2017-04-16/企业/发布:物业头条网
国内众多大小物业公司在前几年开始都不同程度注意或参与上市(IPO)有关事宜,主要因为市场认为开发商倚靠销售产生高利润的日子已经过去,于是转而把目光投向物业服务每年几千亿外加庞大社区有待开发的市场。如果单从利润看,很多公司尤其是开发商属下物业公司,是够资格进入上市门槛,然而到真正啓动后才发现困难重重,投入资源却仍然无法前行,我在二千年科纲热开始在香港替物业公司安排上市,到去年在国内参与同样活动,总结出几点主要困难:
财务管理 , 由于上市公司在财务方面有各种透明度的要求,而物业公司通常在这方面都比较欠缺,收入和支出处理很难毫无保留向各方面公开,或至少需要大量润饰,整理,??移,填补工作,因此财政部首先会跳出来反对,有时连开发商自己都没想到水那麽深,例如税务问题,最怕是?都补不了。更重要是会触碰到各种利益而引起反弹,或设法阻碍。
组织改革, 人总是不喜欢改变,物业管理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都处于被忽略状态,资源投放不足,因此在管理以至组织架构,人员能力水平,服务态度,要满足未来发展自然吃力,要改则触动群体利益,于是又引来阻力。
业务发展, 上市集资,投资者自然关心公司可持续增长的能力,通常以往物业公司只管母公司开发物业,但为上市就必须开拓外接项目以增加利润,问题是接也不难,但接回来去管理就难,想想原本物业公司管那些自家都勉强应付,面对新项目工作量大增,然后又要改革,收入不加反减,于是全方位或明或暗抗拒对外拓展,原本进行併购是迅速增长的途径,但问题是被购对象通常也是在尽调进行后才被发现账目或员工保险,甚至合约风险等,又或是开出天价,亦有些公司不愿付出庞大现金,祈求免费午餐,最终当然难以实现理想。
互联网,有些公司会有种错觉,以为自己开发就可以全面掌握,或者挖个IT人回来负责弄,实际是根本没有那麽多真正懂的人才,就算懂技术却不知道物业行业特性,闭门造车,而且出于延长自己工作寿命及价值,通常会拖延开发时间,而且不断耗费人力物力但一无所得,其实像乔布斯说「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只要花十份之一价钱委托外包科技公司,一个月就可上 綫。
服务质量,有些物业部门为保障自身利益,达到阻延改革目的,会以服务质量未达标为理由,提出等做好服务才上市或进行拓展,表面上成理,但问题是几时才能够达到满意,服务永远有改善空间,亦永远会有问题,客户要求只会不断增加,根本不会有等到好的时候
当然要数还有更多原因,但最起码要先正视并解决有关问题,否则上市之路仍漫长。
林仲科 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
亚太房地产发展学会会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