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传奇人物:陈之平

admin/2016-05-01/人物/发布:物业头条网
还在刚进入物业管理这个行业的时候,那是8年前吧,我们的公司的老总是万科出身的,就跟我讲过陈之平的故事,当时很是景仰,那个时候他已经离开万科,去了瑞士。一个水电工成长起来的物业管理教父,充满传奇色彩。我们这位老总跟我说起他的故事中,有几个特别印象深刻。其中说他是在王石巡视某楼盘的时候,马桶堵着了,他作为维修工,当时就甩开膀子用手去掏开的,所以给王石很深刻的印象......
  独特的个人魅力
  陈之平另类的平头有很多故事,其中一个很经典。2000年,建设部人士向部长提意见,“物业管理灯下黑”,就是说管物业行业的人连自己的建设部大院都管不好。俞正声说,“把深圳那个小平头喊来,让他来管。”从此,小平头带着万科物管进驻了建设部大院。
  虽然他离开了万科,但人们对他的评价却非常之高,如“他对万科物业管理的品牌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连接任者也称赞道,“他的工作方法、工作思路以及风格对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
  虽然是个大人物,但陈之平却有着常人少有的谦逊,待人亲切、热情。在他身上始终散发着一种魅力,他风风火火地在施工中的毛坯房中钻来钻去,对各个细部提出种种建议。他说,开发商都可以赚钱,但把握细节才能赚得更多。
  传奇的从业经历
  陈之平1990年到万科,在万科干了十多年,从一名电工一直干到集团副总,他的经历有诸多传奇色彩。同时,陈之平也创造了中国物管行业的多项第一。
  比如,1991年,他在万科的处女作楼盘“天景花园”成立全国首家业主委员会;1997年,参与中国物管第一次公开招投标,竞得“鹿丹村”物管权;同年,参与中国物管第二次招投标,夺得“桃源村”物管权;参与起草全国第一部物管地方性法规——《深圳市经济特区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等等。
  在万科,陈之平创建了“业主自治”模式、“共管”模式、“酒店式管理”模式、“个性化服务”模式 、“无人化管理”模式。
  1992年初,陈之平组建深圳市万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到2001年初,他出任万科集团副总经理。然而,两年后他主动提出辞职,于2003年7月不再担任集团副总职务。
  针对此事件,当时媒体的说法是,陈之平“感到自己需要补充能量来适应公司的扩张”,因而去瑞士留学。而陈之平对记者的解释是,实际上自己在2002年初就去国外读书了,集团为其保留了职位和薪水。第二年上半年读书回来后,感到离开公司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因此就提出辞职。今年9月份,他在深圳成立了自己的企业“之平管理”。
  超前的物管思维
  在陈之平脑子里,有很多对中国物管行业的超前思考,让人不得不由衷地感到钦佩。
  他说,未来中国物业管理的发展方向不会像现在这样在于服务上,而是在于对物业的打理上。陈之平认为,今天的物管主要是对拥有资产的人提供服务,而将来则主要是靠技术来推动物管,通过对物业的维护、保养、寿命延伸,来实现物业的增值与保值。
  在万科创建的几种管理模式中,他认为最高水平的是“无人化管理”。他说,遗憾的是,虽然自己提出来,但实现起来很难。因为在管理过程中看不到人,需要人们在思维模式上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这是以后的发展方向,未来将通过技术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来改变目前劳动密集型的物管方式。
  陈之平还有一个非常新颖的观点,就是物管公司提前介入开发。他说,一个优秀的物管公司,不应是产品建成后才介入项目管理,而是应该在物业的前期规划阶段就全程介入。因为物管人每天打交道的是物业的最终消费者,对房地产开发过程最为了解。物管人知道业主装修如何打墙,因而知道他们最需要什么户型;也了解什么样的结构容易渗水、烟道不通;懂得什么样的电梯运行成本最低;最熟悉空调位、电插座该安在哪里。
  他说,很多开发企业并未认识到物管的重要,认为它只是一种后勤工作,将亲戚甚至老弱病残安置在物管公司。这样,物管企业的综合素质难以提高。

    扩展阅读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中国高端物业首席领军人物宋卫平:为理想生活加冕

    物业头条网 投稿邮箱:web@wuyetoutiao.com

    Copyright © 2002-2022 物业头条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