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社区O2O商业平台运营模式分析

安然/2016-12-27/动态/发布:物业头条网
近年来,当“传统物业管理”遇见“互联网商业思维”时,二者互动之下的“创新联姻”直接推起了各类社区020平台的疯狂落地,尤如雨后春笋般的鲜活、朝气。实践中,以物业社区资源所独特的潜在价值力为判断的新商业模式正在成为一个广为人知的行业风暴点,而即将谢幕的2016年度,又恰恰是这一暴点迭起的主风口或者主战场,至此,伴随时代变革及行业转型的步步深入,当我们用心回眸这尚未完结的一年时,从心而上的认知却是思考,思考,再思考,因为整个行业的发展与蝶变太快了、太炫了。从物企到行业,围绕社区商业创新下的多样化平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生存情景呢?从现状到本质,关注社区资源整合的新商业模式又在风口之上呈现出了什么样的野蛮生长呢?从当下到未来,以重塑社区平台为切入点的新物业管理运营模式在自我完善与多向突围中又将启迪了什么呢?等等,鉴于物业管理行业的特质性,到目前为止,行业内外尚未有一个完整、准确、清晰的多角度定义用来系统化诠释“物业社区020商业平台”的运营模式,但却有了不同的探索方向,因为多数物业公司已经致力于从单一物业费收入为主的管理型企业向以整合多方资源且提供增值服务为主的经营性服务企业转型,此处虽然言不上什么高大上的华丽蜕变,但却是摆脱当下运营困境的积极实践与创新尝试。
 
  客观地讲,互联网商业下的社区020平台从2013年兴起,历经了爆发、迷茫、沉寂、凛冬四个不同的成长阶段,直至2016年内,其复活的节奏才如苏醒的大地一般,稳健而夯实,因为2016年9月份发生了二件大事颇具转折性,让整个行业看到可期又可待的社区平台未来,更重燃了信心,一则是2016年9月9日长城物业关于一应云联盟智慧平台2.0的深圳发布会,本届论坛上,长城物业做为一应云联盟的创始运营方,将技术平台特有的开放、协作、共赢等战略设计确立为顶层架构,重点分析了当前一应云联盟运行、价值、数据三个维度,同时也通释了未来社区020商业平台的生态圈新思路;另一个则是2016年9月25日万科物业睿服务3.0平台的呱呱落地,以“返璞归真,价值燃烧,邻里情怀,社区家园”等四个主题来憧憬社区平台未来,发布会上还分享了睿服务3.0平台+人、+物、+互联网的三个实践探索,同时确立了未来平台运营的一体化,共生化,联盟化战略蓝图。至此,常言道,榜样,就是一种生产力,长城物业一应云与万科物业睿服务二个大腕级的奋进实践为行业020平台的前行指明了方向,构勒了目标,由此我们坚信,未来的物业社区020平台还将开启新一轮的战役级总攻。
 
  一、江山代有“平台”出,各领风骚少许年
 
  面对互联网风口思维,当传统物业管理置身时代变革的流潮中时,唯一不变的主题就是“时刻聚变”,所以说,社区“平台”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界面了,它还是一种新的社区商业模式,更是整个社会大分工应用体系上的战略支点与创新环节。时下,单就行业英雄辈出的社区020平台而言,既有系出名门的高大上,也有草根阶层的精快炫,正所谓:江山代有“平台”出,各领风骚少许年。
 
  1.系出名门的高大上
 
  泛泛而言,举不胜举的多样化社区020平台代表着一种行业繁荣,但杂乱无序的数量优势恰恰是对社区平台品质生态环境的忽视或者无视,有人说,但凡有平台的地方,就必然会分出左、中、右三类商业形态,此处我们以行业内系出名门且最具代表性的三个社区平台进行案例分享,如下图所示:
 

 
  首先,左倾激进主义的彩生活与解放区
 
  立于微,勤于小,行于思,系于业,彩生活是最早洞察到了物业社区蓝海战略的,因此,从成立之初就以立身社区多种经营服务为运营愿景,历经数次商业蝶变,时下的彩生活已经是一家名符其实的互联网社区运营商了,回眸间既坎坷又激进,从2005年之前“花落社区”的“一站式服务”体验开始到2006年的“把社区服务做到家”之新社区商业模式确立,从2007年初启动的物企并购战略实质推进到2014年6月30日港交所成功摘得“物企上市第一股”的行业荣誉,从彩生活3.0智慧平台生态圈的全面筹建到2016年花样年母公司对万达物业的疯狂并购,等等,左倾化的激进发展战略在业界成就了彩生活敢为人先的商业传奇,然而,故事并未停止,且还在继续,鉴于并购模式所带来的资产负重问题,花样年集团同时布局了一个“解放区”平台,主要是针对一些没有被兼并意愿的中小物业公司,通过联盟的方式整合物业资源,在线下向小区提供多种服务,再通过线上增值服务实现最终的收益。直观一点认知就是,中小物企有互联网化的意愿去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而解放区平台则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左倾激进主义下的彩生活与解放区,不仅成功,而且成就,更在颠覆,且同时给传统物业管理运营模式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为什么昔日的烫手山芋通过平台的力量瞬间可以变成了让人垂涎的香饽饽呢?思考即在平台,答案也在平台。
 
  其次,中派实用风格的长城物业一应云
 
  借助科技力量,关注应变之道,坚守抱团思维,贴近业户需求,长城物业一应云社区服务平台所走的中派路线务实而低调。回眸发展,一应云联盟从创立之初就是一个开放、合作、共享的社区商业平台,从2015年5月联合创始时的62家会员到2016年9月精彩蝶变下的260多家会员,一年光阴,但却交出了业绩不菲的战况报表,恰恰印证了一应云联盟社区服务平台所独具的旺盛生命力。进入2016年以来,当众筹商业思维进一步明朗的情况下,以社区生态圈建设为切入界面的长城物业一应云联盟平台或许将迎来一个更加快速成长的风口战略期。
 
  实践中,一应云联盟对“去中心化”的组织成长认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具资格的发言权,因为一应云智慧社区的精髓完整落位于○-PMS(一应云社区商务平台,线上体验,线下定制,从而满足社区业户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与○-CRM(一应云物业服务平台,跨区协作,集约优化,使传统物业管理专业模块燃起新生命力)二个平台支点上,扁平化的协作方式将成本效率推向至高点。由此可鉴,一应云联盟的健康发展不仅仅是同心、同志、同未来的思想汇聚,更是同桥、同路、同平台的多赢协作,以上理解再次突显出了社区服务平台“去中心化”的重要性。
 
  最后,右倾保守色彩的万科物业睿服务
 
  坦率地讲,万科物业涉足社区商业模块有点来得晚了,且保守主义的色彩比较浓,但落地之下的路线或者风格却走得很正派,或者说很有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万科物业睿服务商业模式是一个最初关注物业社区资产管理的战略创新,当然了,这也是万科物业倡导“行业创新”一定要“回归本业与匠心守护”精神的进一步延深。从设施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到物业社区秩序的无人化护卫,从社区业户移动终端口的阳光体验到基层员工个人终端上的智能分工,从社区邻里情怀的专职培育到联盟之下不负所托的一体化物业资产运营,等等,均是平台力量的前沿体现,更可以观察到万科物业睿服务平台所独具特质的创新属性。
 
  从独善其身的睿服务1.0起步到小步快跑的睿服务2.0崛起,再至完全市场化的睿服务3.0联盟,互联网思维迭加之上的“加减法”运算是万科物业睿平台的原创基因,+人(效率优先),还+物(资产守护),再+财(培育信任),通透的阳光理念照亮了物业社区综合治理的每一个角落,至此,或者是二个二维码之间的维妙互动,或者是全程供应链上的集约优控,睿服务平台切入物业社区运营界面那非凡独创的匠心思路再一次让整个行业惊叹不已。
 
  综上小结,从左倾激进主义到中派务实风格,再至右倾保守主义,社区互联网平台的兴起与繁荣短短不过二三年光景,但却重塑了整个行业的生态架构,社区还是那个社区,业户还是那群业户,物业管理却不再是当初的物业管理了,失控之下“行业创新”如今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呢?过去,并未走远,现在,正在裂变。未来,却已悄至。
 
  2.草根阶层的精快炫
 
  当一些运营成熟且已经资本化了的社区平台在全国上下疯狂圈地的同时,行业中小物企所面临的生存境况就更为艰难了,一比不过实力,二拼不过资源,三玩不转平台,四撑不起创新,等等,囧境之下的合力突围或许才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求存、求生之道,言至于此,我们迫切需要通过“福星智慧家与中小盟联合”二个平台进行案例分享,如下图所示:
 

 
  一是福星智慧家众筹平台
 
  伴随“服务、社区、资本”诸多元素的多方演义,一年前的2015年12月12日,福星智慧家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正式启动了全球第一家物业众筹平台,随即,一个注册资本高达5个亿的行业巨无霸由此诞生了,而其战略目标也是颇具激情与挑战的,即:全球领先的智慧社区生活服务平台。
 
  众筹,是一个路人皆知的商业理念,由发起人、跟投人、平台三部分组成,当众筹平台在互联网+商业理念的催化下悄然跨界到传统物业管理行业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份沉重的思考,更是前所未有的价值观颠覆,那么,物业众筹平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呢?通俗地讲:搭伙过日子,即:物业众筹发起人将自已的全部物业拿出来纳入一个新的运营平台上,而跟投人的其它多家物业公司,既可以全部也可以部分拿出自已的物业进行后续跟投,在“按份共用”的股权结构设置下实现规模化的统一运营、管理、配套、服务等,从而让短期价值突显(物业众筹平台是免费且开放的,任何接驳均可实现管理上节省成本,服务上跃升品质,经营上拓展效益三个战术小目标),中期价值稳定(物业众筹平台也是一款社区020互联网产品,后续基于社区1+N的商业模式必然会呈现出稳固且恒定的倍数收益),长期价值可期(物业众筹也是一种事业合伙人机制,当众筹平台迈向资产化,证卷化的阶段时,平台支点上的战略价值分享必将是可观又可期的)。至此,资源共享,价值共生,未来共赢无疑将是福星智慧家社区服务平台的时代定位。
 
  二是中小盟物企联合平台
 
  2016年10月31日,内陆第一家“中小物业发展联盟”正式诞生了,做为一个开启行业新时代的新平台,中小盟的历史使命是联合成长,共生孵化,通过“定向帮扶,协作分享,共盟未来”等实践运营理念将中小盟平台上的二条主线路与三个价值力具体落位。
 
  首先,中小盟具备清晰的发展主线路。一则我来,我会怎么样?中小盟平台给予入盟会员的专业协作和互联学习均是免费且公益的,一定程度上甚至是个性定制的,致力于中小物企改进管理、完善运营、提升经营;二则我来,我将怎么样?入盟会员未来可期的成长方向必将是战略资产价值的至高点,因为中小物企以“自持项目”计做“股权出资”份额,当中小盟平台成长到可以“联合上市”的层面时,将会以“中小盟股份公司”的名义进行资本运作,届时,中小盟带给入盟会员的时代红利将是不可低估的,对每一个中小盟会员而言,万没料想到事是实现了“小实体”撬动“大资本”的上市梦想。
 
  其次,完整蜕变下的会员价值力。第一层次:中小盟组织平台倡导“回归本业”物业管理内涵,致力于为全体中小盟会员物企提供一揽子可行、有效且免费的专业化帮助,从而使中小物企在固守本业的精耕中体验到物业管理专业应有的技术尊严与公众地位,让“物的管理”呈现资产化风格。第二层次:所谓“独行者艰,众行者远”,紧贴分享社会开放与合作的特质,以互联网+为端口,深度运用“众筹、协作、创新”等实战商业模式,倾力为中小盟会员物企打造“智慧有价”的生态圈;第三层次:从松散型的联盟到众筹化的聚道,中小盟的高点思考是一种有价值的行业情怀,以“实体项目--股权配比--业绩红利”为聚变思路,遵循上市战略的长远成长目标,将“资本正能量与风险可控化”进行有效集约且互动联通,并构建可期的盟未来
 
  综上小结,不同于系出名门三家平台的高大上风格,福星智慧家与中小盟二个平台更加侧重于精确的市场细分与行业定位,为中小物企量身打造了一套“落地气”的商业生存模式,单就这二家社区服务平台能够闪炫登场且快速成长的客观事实就足以说明他们找准了行业特定群体的真正痛点,至此可鉴,平台的多维力量必将迎来再一次的疯狂。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论道
 
  互联网+商业思维下,我们对社区服务平台的认知既是清晰的,又在特定意义上是模糊的,为什么呢?因为它尤如一个多梭镜面,不同角度所感知到的理解也是不尽相同的,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论道”。如下图所示:
 

 
  首先,社区服务平台是一种多样工具,致力为社区业户提供便利、快捷的定制需求转换,从生活缴费到起居出行,从问事咨询到下单配送,等等,社区业户通过个人移动端口(手机、电脑、触屏等)上的居家应用界面,可以实现平台工具属性上的最丰富选项与最精彩内容之间的无缝交互,进而撬动生活幸福感。
 
  其次,社区服务平台是一个资源端口,端口论道者认为平台是一个纽带或者桥梁,因为其为上游社区消费群体与下游供应商群体提供了一个健康通畅的连接界面。若从社区业户体验的角度加以分析,平台则是将时空距离在终端应用上进行了缩进,并最终实现了无障碍化的万物互联。
 
  其次,社区服务平台是一类技术应用,平台本身就是一类智能化的综合前沿技术,其后台强大且交互的中央服务器能够让物业管理日常工作侧重于提升效率,同时,通过信息化的流程优控,物业管理常态下的每一份信息采集均可以做到自动生成,即时传输,量化分析,结果输出等功能,至此,大数据背景下的可追溯生命周期管理就完整实现了。
 
  最后,社区服务平台是一款移动产品,除了上述介质功能外,社区服务平台也一款互联网产品,其技术规律与经济规律在互动中是相激相荡的,而互联网产品的快速迭代性,长尾众包性,体验黏合性等特质风格也同步植入到了社区服务平台上,但同时异化出了独立的行业特点,至此断言,社区服务平台是互联网基因中的蝶变异数。
 
  三、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
 
  变革时代,不同的社区服务平台均在自我演进中持续蜕变,而不同商业模式背后的多样社区平台却有一个共同点上的思考,即:到底是走轻资产的联盟模式呢?或是走重资产的拓进路线呢?如下图所示:
 

 
  1.轻资产上的尴尬
 
  轻资产上的社区平台模式一般情况下是不掌握“软硬”件核心技术的,主要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来联盟一些关联度高或者匹配度近的运营业态,当链接资源的同时也将自已做成了一个可被其它平台链接的实体点。而联盟化的发展思路是一个松散协作的分享机制,优点是低成本拓展,且能够快速地获取社区服务资源,也可以向同行学习一些优秀的管理经验,但是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是:不得不考虑联盟主导企业对自己品牌的侵蚀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同行竞争的关系,物业联盟存在陷入各自为战、有名无实境地的可能性。
 
  2.重资产下的沉负
 
  重资产下的自建平台在整合资源上拥有非常好的自主性、有利于社区资源的合理、充分开发以及深度运营。但是因为要实现盈利,需要耐心等待较长时间的市场培育期,且这部分前期投入在短期内并不容易见效。另外,自建平台更需要专业性强的技术人员以及社区平台运营团队,实践中,多数中小物业公司是不具备这一可能性的,因为重资产下的自建平台是“有钱人”才能玩得起的游戏规则。因此,自建平台虽然很美好,但需要长期的资源投入,更需要颠覆自我的勇气。
 
  综上所述,当下,物业行业内多门多类的社区服务平台正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繁衍趋势,这也恰恰印证了这一商业机制所专属的旺盛生命力,正所谓是: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然而同时,我们还得有一种更深层次的认知或者判断,即:未来的市场竞争,或许不再会是公司了,更或许不再会是人才了,而是行业内不同平台之间的商业模式PK,最终适者生存,且恒大。

    扩展阅读

    上一篇:中物教育荣获福建物业职业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
    下一篇:衡水市首家一级资质物业服务企业诞生

    物业头条网 投稿邮箱:web@wuyetoutiao.com

    Copyright © 2002-2022 物业头条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