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24中国物业品牌影响力百强企业正式发布
12月3日,“轻舟”与“重山”2024熙说物业年度演讲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剧场圆满举办。作为熙说物业的主理人,中物智库创始人 杨熙 重点通过剖析了住宅场景、非住场景、企业场景和创新场景这四大场景的核心问题,探讨不同场景下各类难题的解题思路,并对物业行业的发展趋势作预测。
在会场上,中物智库同步重磅发布了“2024中国物业品牌影响力百强企业”及系列专项榜单。
本报告主要从五个方向来展开对品牌建设的研究和洞察:
一、前言
二、品牌建设的背景
三、品牌建设关键点
- 焕新品牌形象
- 锻造品牌价值
- 制定品牌策略
- 放大品牌效应
四、品牌建设趋势
五、总结
前言
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品牌已成为物企在市场竞争中的关键因素。强大的品牌能够提升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吸引业主和客户,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促进业务拓展和盈利能力。住建部部长倪虹提出的“四好”理念,强调了要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而不论是好房子、好小区还是好社区都离不开好的物业服务。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倪虹部长再次强调“今后拼的是高质量,拼的是新科技,拼的是好服务。谁能抓住机遇、转型发展,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提供好服务,谁就能有市场,谁就能有发展,谁就能有未来。”将做好物业服务,提升服务品质拉到更高的要求和维度。
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工程,需要循序渐进,需要时间的累积,更需要实践的检验。今年,基于对品牌建设理论的深入研究,并结合对物业行业及企业品牌的长期跟踪,中物智库正式推出了品牌建设的“四步法”。这一方法涵盖了从战略规划到价值创造、传播,再到品牌评价的全过程,建立起品牌建设的正向循环。同时,中物智库还提出通过多种关键手段,从多维度强化品牌、铸造品牌、扩大品牌、建设品牌、树立品牌、释放品牌和传播品牌,全方位构建起具有强烈标识性、良好形象、优质品质和良好口碑的物业行业强势品牌。
本报告依据中物智库的品牌建设四步法,从品牌建设的关键触点出发,重点分析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物业在焕新品牌形象、锻造品牌价值、制定有效品牌策略,从而放大品牌效应等方面的关键行动和变化,并提出品牌建设的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些分析也为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展示今年物业企业品牌建设的关键方向和变化提出了新的思路。
品牌建设背景
当前,物业行业的品牌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
一方面,从历史角度看,我国物企自诞生之初便与房企保持紧密关系,独立性弱,在品牌建设等方面受限于关联房企,独立的品牌意识形成的相对较晚,且原有房地产管理遗留下来的福利性管理、行政性管理造成物业服务品牌发展的基础环境并不完善,我国的物业服务企业品牌发展相对滞后,存在品牌定位不清晰、品牌构建缺乏系统性、认知较为片面、缺乏底层意识、品牌手段有限、对自身品牌资产缺乏清晰认知等问题。
另一方面,在国家、政策、住建、地产、意识、物企等层面,物业品牌建设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认为物业做品牌,能够从内外部获得直接的价值和收益,品牌建设的“三看见”“三服务”,即让甲方和业主看见,从而为营销、为市场拓展业务助力;让员工看见,在内部形成“人人是品牌”的意识;让领导层看见,从而使公司从战略层面、从更高层的领导层面重视品牌建设,由此争取更多企业内部资源,为荣誉服务。
对于物业企业来说,要做好品牌建设工作,也需要有三个重要的认识:品牌即战略、品质是基础、全员皆品牌。
品牌建设的关键触点
一、焕新品牌形象
1.更新品牌名称和logo,构建全新品牌认知
品牌名称和品牌logo是品牌识别的两个核心要素,共同构成了品牌的核心价值和品牌形象,是客户识别和记忆品牌的重要标志,代表着企业的品牌形象和文化内涵。成功的品牌名称和品牌logo能够增强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建立强大的品牌资产。近年来,物企品牌更名和logo焕新屡见不鲜,这对于传达品牌的战略方向、核心价值、也对增加品牌传播有着积极的作用,构建起企业对外全新品牌认知。
研究物企品牌的发展历程后,我们认为,物企品牌名称和品牌形象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一是,品牌依附阶段。二是,品牌转型升级阶段。三是,品牌独立崛起阶段。
在今年,行业中也有多家物企在品牌名称和品牌logo上做了更新,进一步传达公司市场战略的调整,明确品牌定位,强化品牌的独立性和专业性,重构外界的认知等。
例如,银城生活服务更名为瑞森生活服务;永升服务从2018年的“永升服务”到2021年的“旭辉永升”,再到2024年的回归“永升服务”,历经加物业标签到去物业标签,最终于今年的4月正式更名为永升服务,进一步“去地产化”,明确品牌的独立性。今年1月,融创服务对其logo进行焕新升级,新logo改变过往与融创中国相同的设计语言,对logo的色彩、元素、整体结构重新设计,彰显企业独立运营的决心,并传达出企业对服务品质和客户体现的重视,强化提供高品质服务承诺的更新和决心。南都物业在成立三十周年之际也再次推出全新的logo,更直接突出企业围绕城市全业态场景服务的新定位,展现市场战略的调整等。
2.内外协同统一对外形象,彰显品牌核心理念
在品牌规划阶段,明确品牌战略定位很重要,而品牌战略定位又跟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息息相关。今年,多家物企通过对内统一行动,焕新对外形象等多种新举措升级企业核心服务理念,进一步增强品牌的记忆点,强化外界的认知。
在企业内部,物企则通过不断优化品牌架构、制定品牌管理规范、统一品牌管理、设置年度品牌主题等方式,实现品牌形象的统一和提升,由此来拉齐内部认知,确保品牌建设举措,以及品牌主题活动能够全面贯彻落实,以提升品牌影响力,增强品牌市场竞争力。包括内部管理体系更新和制定年度品牌主题等。
在外部,物企主要通过品牌slogan焕新;更新对外宣传片,从传播载体角度,迭代对外形象;焕新服务品牌等多种方式在不断丰富品牌对外形象。
3.打造多维品牌,焕新服务体系
前几年,物企在增规模、拓边界、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发展阶段,物企重视在住宅业态的快速拓展,在细分业态赛道领域的延伸,以及在社区增值服务业务领域的拓展。多家物企集中发布了系列业态和增值业务子品牌,特别是在商写物业、城市服务等赛道,以及在美居、租售、零售、养老等新业务领域,差异化的推出多个细分子品牌,以实现资源的聚焦,加强业态深耕,增强客户认知,并构建品牌壁垒。
随着物业行业进入存量时代,物企更加追求高质量、长期可持续发展。除了进一步深化业态和业务品牌以外,物企的品牌建设迈向更深入和多元化的阶段。例如,招商积余推出管家刚培训品牌“管家夜校”、绿城服务和荣万家分别推出公益品牌“栖心守护”服务和“益动万家”等,此外,融创服务也正式发布雇主品牌主张,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等。这也从多维度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深度,扩大品牌宽度,进一步强化的外界对本品牌的认知。
二、锻造品牌价值
1.重视品质把控,品质提升举措
品质是物业行业的生命线,只有基于对服务品质的满意,业主才会对公司品牌产生认可。物业服务本质上展现是服务能力,服务能力最终是以高品质服务来呈现。建立与美好生活相符、与业主需求一致的品质服务是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夯实服务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一直是物企关注的重点。
2024年,为进一步保障服务品质,精进服务内容和细节,多家物企着重在软性服务和社区硬件焕新两个方向发力,推动服务能力的持续迭代和服务品质的持续提升。
方向一,体现在软性服务上。“内外部”两头抓,物企通过多维度的品质监督、品质提升专项行动等精进服务品质,提高业主满意度,稳固收缴率,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方向二,体现在硬件焕新上。物企通过焕新社区硬件,改造社区项目设施,来筑牢品质基础,全方位提升客户体验,并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2.强化“三名” 效应
在价值创造阶段,“三名”效应,往往是实现品牌整体影响力提升和社会认同的关键要素。所谓“三名”效应,在地产领域就是“名企、名盘、名人”,对于物业行业来说,那就是“名企、名标杆、名人”。
例如,对于物业行业来说,“名人” 即包括企业高层,也包含一线人员。
对于物业行业来说,“名人”包括行业大咖、企业高层、重要业务负责人等,他们通过各类行业大会、访谈、专栏、视频等多种方式,增加个人曝光,传播企业战略走向、业务进展,强化个人IP和企业的双重效应。
例如,万物云董事长朱保全在2023年底出版了新书《我们还没走完这一代》,也坚持10多年持续撰写的《大宝专栏》,传播物业行业洞见;今年10月南都物业董事长韩芳个人IP视频号【Nacity韩芳】上线。
对于物业来说,决定物业服务好坏的往往取决于最小和最重要的服务单元,项目经理、一线服务人员是接触业主的关键触点,感动的故事也往往来源于一线。物企也开始强化对一线员工感动故事、感动人物的挖掘,由此展现平凡岗位不平凡的物业人的品牌效应,让物业人被看到。
例如,众安智慧生活以物业人的感动事迹作为切入点发布“我们的故事”专栏文章;绿城服务新开“访谈”专栏,开启对绩优项目经理的访谈。朗诗绿色生活则推出“诗影”人物志,讲述一线故事,致敬平凡人物。
3.塑造专业性,提升企业影响力
好服务需要好标准,高标准才有高质量。目前,除了打造独立子品牌外,物企通过识别服务过程中的客户关键触点,开展丰富的服务产品设计。目前,不少物企从自身发展出发,将内容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转化为行业规范和指南,推动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有企业通过编写白皮书、案例研究等方式,分享企业的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以及进行专业认证,进一步推动整个行业和企业的影响力。
三、制定品牌策略
1.跨界合作强品牌
当前物企面临着业主需求多元的现象,单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完全满足所有业主的需求,跨界合作成为一种有效的应对策略。
跨界合作对于解决实际矛盾问题有着实际的效用。例如,在基层,物业和外卖、快递之间的冲突由来已久,在今年也曾因双方冲突舆情事件将物企、外卖推到风口浪尖。如何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一直是行业里备受关注。
在企业内部,众多物企也在不断探求解决方案。例如,中海物业发布“中海优行” & “友好驿站”建设标准,解决配送、访客社区服务“最后一百米”痛难点。金地智慧服务在园区出入口设置了“骑手友好地图”等。
物业行业也与美团、饿了吗等外卖平台达成战略合作,他们在解决外卖配送员进门通行问题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今年10月,美团与万科物业、中海物业、金科服务、金地智慧服务、保利物业、龙湖智创生活、美置服务等行业龙头物业企业联合签约,通过外卖平台和物业数据对接,建立“骑手友好社区”通行方案,建立起兼顾居民消费体验需求,与物业管理秩序和快捷配送的机制,畅通配送服务最后一百米。11月26日,绿城服务、饿了么携手支付宝正式发布“碰一下开门”行业解决方案,该方案将原来扫码入园的20-30秒缩减至3秒,大幅提升了骑手送餐时效、兼顾了安全有序管理,助力构建骑手友好社区。后续,全国3000个绿城服务园区都将实现这项便捷服务。
除了物企与美团、饿了吗的合作之外,协会层面也在积极探求新的服务方案,来实际解决该问题,例如,中国物协与美团共同发布“共同畅通配送服务‘最后一百米’的倡议”;浙江省物协与万科物业联合推进“智慧通行”,并已在杭州市八个小区进行技术测试等。
不管是业务层面的强强联合,还是在解决实际痛点问题时协作,跨界合作为提升服务质量和品牌影响力,解决实际问题层面带来新的解决思路和策略,为共赢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2.重视社区运营
物业管理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解决基层矛盾的重要抓手。近年来,物企也在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将党建引入到基层治理中,建立党建品牌;重视社群运营,强化物业与业主之间的链接;以及更加重视社群的打造,围绕某一品牌主题,开展一系列的社区活动、打造社群IP等。
3. 畅通沟通渠道
针对不同服务对象,丰富客户沟通渠道。
一是,物企越来越重视业主声音。为保证能及时有效的服务业主,倾听到业主声音,物企开始进一步优化和畅通与业主的沟通渠道,从而满足客户的期待,全面提升服务能力。
二是,物企加强对员工的关注和重视度。采取多种手段主动倾听员工心声,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困惑及经验,重视员工的努力和思考,增进员工对企业文化和自身工作的认同感。例如,绿城服务认为员工是唯一的本体,是公司的第一资产,每年,绿城服务都会召开“五一员工座谈会”,邀请新进员工代表、十余年乃至二十年余的荣耀员工;中湘美好城市服务举办了“董事长直通车”活动,旨在促进青年员工与公司高层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新城悦服务打造上下畅达的“纵向沟通”和平台联动的“横向沟通”双维度机制,促进员工之间的互动交流等。
四、放大品牌效应
略,更多详细内容见《2024物业服务企业品牌建设研究报告》
品牌建设的趋势
1.行业进入品牌红利期,好服务将获得非对称的品质红利
物企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业主心智的竞争。特别是在存量物业管理权大换手的市场环境下,最终受到最大冲击的将是那些没有品牌根基、品质不佳、不受业主认可的企业,这促使企业将品牌建设、品质服务放置更重要的位置。业主只愿意对更好的品牌和更优的服务品质付费,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评判企业品牌和品质竞争力的指标,也不仅仅是业主满意度、储备合同的签约量、物业费的收缴率和项目的续约率,在管存量项目的“提价率”也逐渐成为重要的衡量指标。我们认为,物业行业将进入品牌红利期、服务红利期、品质红利期,好服务将会获得非对称的品质红利。
2.人才是行业发展关键,对人才的关注和培养是重点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间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产品或服务本身,而更多地转向了人才资源的争夺。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关注基层员工、建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以赛促进专业能力提升,以及重视员工激励,打造强势的雇主品牌形象,成为企业吸引及保留人员的关键手段。重点包括:关注基层员工,将服务品质落地;重视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广开展技能大赛,以赛促进专业能力提升;重视员工激励,激发员工积极性等。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