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已经完成业务拆分 物业服务成房企发力重点
随着中海物业、彩生活、绿城服务等物业服务企业成功在港交所上市,近期碧桂园物业向证监会提交的主板上市申请也获得受理。而万科作为我国地产领域当之无愧的龙头,很早就提出要加大在物业服务方面的开发力度,甚至表现出将万科物业拆分出来独立上市的意向。近日万科官方透露旗下的万科物业拆分工作已经完成,看来,万科物业离上市又近了一步。

据悉,物业服务似乎已经成了当下房企营收增速放缓的全新解决方案。就花样年而言,其子公司,物业服务机构彩生活在香港独立上市之后市值已经上涨到近60亿港元。物业服务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业服务行业报告》的统计,我国物业管理企业服务的面积目前已经 达到200亿平方米,其背后蕴含的市场价值更是千亿级别。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但是从实际来看,房地产企业旗下的物业管理机构要想实现最大的价值,单凭传统的物业管理服务似乎难以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在市场上表现较好的物业服务公司中,花样年旗下的彩生活目前在投资市场的表现甚至要优于其母公司。究其原因,原来彩生活的物业服务模式采取的是酬金制,公司能够通过对轻资产的运营产生较高的毛利率,同时也得益于公司大力宣扬的社区O2O增值服务,也就是结合互联网来对社区提供物业服务。
整体来看,物业管理领域目前保持利润空间的方式大多依靠的是降低人力成本,而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在互联网格局下,只有先进的技术能够帮物业服务企业更有效地削减中间成本,认识到这一点,物业服务企业才能获得较高的利润。
互联网眼下已经成为物业服务的焦点,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现有的物业服务模式进行创新,成为物业服务企业盈利增长的新选择。但是在尝试与创新的过程中,只有将客户的满意与服务质量的保证放在第一位,才是物业服务企业创新的成功体现。
不过规避了这些误区之后,互联网对于物业服务企业还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移动互联网也将会成为企业向用户提供服务的重要元素。
在如今的物业服务企业经营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较大的漏洞,前期开发的一些物业服务互联网产品注入运营系统、工单管理系统体积服务热线等发展的都不是太好,主要归咎于以下原因:
产品供应商不能完全理解物业服务领域的需求与痛点;
产品功能过于复杂但是发挥实际作用的功能却很少;
产品的使用者缺乏相应的培训,导致一线员工如安保、维修人员难以熟练运用;
大多数产品并没有与用户产生联系,向管理人员端的倾斜过于严重。
因此,在物业服务企业向互联网领域迈进的过程中,全方位考虑客户需求,才是持续盈利的保证。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