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头条讯:

中原地产亚太区副主席兼住宅部总裁陈永杰
1991年阅读过一本关于住宅的书籍,特稿标题是「楼价二千八,供不起也请你供得起」,对于不少市民而言,会在置业方面产生许多联想。假如当年咬紧牙关「上车」,至今相信得益非浅,甚至经已完成供楼大业逍遥自在。
假如今天的楼价每呎是2,800元(当年呎价是建筑面积,现在是实用面积),只要香港政治经济局面稳定,肯定有大量市民飞身入市买楼,扫货扫个不停。可惜,当年未有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难以计算期内楼价实际升幅。但以CCL新界西成份屋苑实用呎价,在今年3月份都全部超过10,000元,在香港要找到呎价4位数字的楼盘愈来愈难。假设以新界西呎价10,000元计算,尽管呎价计算有所不同,楼价升幅最小也有250%,甚至更多。
不过,回望当年许多人的薪金只普遍是几千元,2,800元的呎价其实也非常昂贵,因此可以肯定地说一句「香港楼价根本未平过!」现今许多市民狠批楼价贵,二、三十年前大致上也是如此,楼价难有便宜的日子。
回想当年,投资专家名人辈出,投资金句流行,例如「十年黄金变烂铜」、「有买贵无买错」、「有智慧不如趁势」等等最为经典。「十年黄金变烂铜」亦曾经有一段颇长时间名实相副,黄金价格确实一度长期沉沦。但始料不及的是投资市场也讲潮流,黄金去到2000年打后,咸鱼竟能翻生,曾经高见每安士1,900美元历史纪录,与当年3-400美元比较,今年4月底时金价在1,300美元以上徘徊,也升了约260%。
被看作「烂铜」的铜,绝对不能用「烂」来形容,因为铜价每磅由1美元强升至现在3美元强,升幅逾200%。
以恒生指数而言,港股二十多年来由4,000多点升至约30,000点,升幅高达630%。但选股是十分高深学问,选错与选对回报率天差地远,非但会原地踏步,甚至倒跌也可以,难以人人有赚。幸好政府成立了追踪恒指的盈富基金,不晓得选股买入盈富基金也可追贴恒指走势。
投资虽然讲潮流,黄金以至铜等金属,也有不受欢迎时日。住宅等物业也曾有一段日子被市场冷淡对待,但因为可自用、出租及长期持有,实用性高,攻守兼备,经得起时间考验。
唯一令人最失望的反而经常被视作避险货币的美元,美元指数二十多年来升幅不到3%,期间更有一段时期惨跌17%。但如果与80年代中高峰相比,美元指数的情况简直不堪回首,令持有人尽管未至于输身家,也要「水瓜打狗」!怪不得愈来愈多人不想持有美元,要寻找限量供应的物业等实物资产避险。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