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坚守文明养犬的刚性规则

字号+ 作者:安然 来源:网络转载 2018-11-26 09:26

物业头条讯:

 管好一只宠物狗,绝不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私事,而体现着治理体系的“密度”,反映着治理能力的“精度”

  浙江杭州整治不文明养犬,不在规定时间段内遛狗,或纵容宠物狗随地排泄不及时清理的,将面临罚款;江苏连云港警方发布城区养犬规范,出门要拴狗链,长度不超过2米;多地出台《文明养犬倡议书》,呼吁文明规范养犬……近日,各地对不文明养犬行为进行整治,回应群众对涵养社会文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期待。

  不文明养犬给群众带来的困扰,由来已久。小区散步,一不留神踩上宠物狗的粪便;犬吠声大,邻居不堪其扰;不拴狗绳,惊吓到儿童,等等。诸如此类因不文明养犬引发的不快,很多人都遭遇过。偶尔,小麻烦还会升级为激烈的冲突。不久前,一位年轻妈妈因驱赶未拴绳的犬只,被狗主人殴伤,更是让不少人感到愤怒。养犬中出现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和规则意识不足、管理缺位有关。做到文明养犬,需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有权利意识,也要有规则意识,这是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养犬诚然属于个人选择,但只要宠物狗走出家门,进入公共区域,养犬人就必须承担起相应的义务。管好自家的犬只,不要给他人带来不便,这是最起码的文明素养。事实上,不少养犬人都已具备这一文明素质。在一些小区,养犬人拉起微信群,顺便“曝光”小区内不文明养狗行为,共同抵制不文明现象。类似的文明风尚,对那些不讲文明的养犬人既是鞭策也是引导:捍卫社会文明、增强规则意识,人人有责。

  实现文明养犬,一方面需要唤起内心的文明意识,另一方面也需要外部的“挤压效应”。为什么犬只把粪便排泄在家里,一些养犬人会第一时间打扫,在公共区域却视而不见?原因就在于,一些人认为在公共区域不清理也没人管,自己图方便不需要承担任何后果。针对这样的心态,设置文明养犬的刚性规则并坚决执行下去,提高不文明行为的代价和成本,非常必要。文明也是管出来的,目前,不少城市根据宠物狗数量快速增加的现状,都在研究出台新的更加严格的管理规范。长期来看,有必要通过硬性的规则给养犬人打好“预防针”,对不文明行为形成心理震慑。

  宠物狗数量大、分布广,不可能保证每一次不文明行为都有执法者在场。这也是养犬规则在执行中被认为偏“软”的原因。较高的执法成本提醒我们,在文明养犬的问题上,制定规则、严格执法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把单纯的执法问题转变为管理问题。一手“堵”,一手“疏”,协同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比如在遛狗密集的场所,每隔一段路设置宠物排便区或粪便收集袋,提供必要的方便,同时也能形成一种督促。文明习惯的养成,需要规则的约束,也需要管理之手的助推。降低文明行为的成本,给守规则提供一些鼓励和方便,不失为一条实现社会善治的路径。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饲养宠物的家庭占比约为17%。有研究表明,这一比例会随着人均GDP的提高而进一步提高。这也意味着,构建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文明意识,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管好一只宠物狗,绝不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私事,而体现着治理体系的“密度”,反映着治理能力的“精度”。从细节入手,精准发力,我们就能唤起文明的共识,让每个社区和家庭都能和谐相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作者或来源机构不同意本站转载采用,请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事关小区装修文明与安全!7月1日起施行新规→

    事关小区装修文明与安全!7月1日起施行新规→

  • 涉及文明养犬、物业管理 新修订《四川省物业管理条例》施行一年多成效如何?

    涉及文明养犬、物业管理 新修订《四川省物业管理

  • 人民日报关注物业费“收取难”:居民与物业如何双赢

    人民日报关注物业费“收取难”:居民与物业如何双

  • @全市住宅物业企业:签收一份配合开展文明养犬工作的通知

    @全市住宅物业企业:签收一份配合开展文明养犬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