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忠:物业管理转型中进与退的选择和考验
安然/2016-08-24/动态/发布:物业头条网
这两年行业内组织的活动和论坛,对很多的问题进行了认真严肃的讨论,包括融合、互联网+、创新、基础服务、服务转型等问题等,这些论坛使我们有机会接触行业中的一些新观念、新理念、新思路,也见证了很多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很多成功的并购的案例,很多企业跨越式跨越式的发展。很多人对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行业现在来看有很大的活力,但是也感到新经济、新常态下每个物业服务企业条件不同,又到了关键点转型升级的路这么宽,这么多,有很多的机会和选择,大企业有一点迷茫,有点纠结,有点困惑,比如现在很多企业手里拿了大量的资本市场的资金,在寻找合适的企业收购、兼并,我们很多企业也很想去跟着大企业步伐,但是又拿不住是自己去上市好,还是跟着别人上市好。还有一些就是在基础服务,和拓展方面,是以专业化,精细化,还是多元化、社会化,还有是争议,互联网+是企业自己投资去做,还是寻找合适的产品、平台,成为加盟者,行业有担心有期待。

进与退是个非常有哲理的命题。我们的国家、企业、个人在面对发展战略定位等成长问题上,都面对着一个做与不做的问题,往往需要在进退方面都做出选择。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化的背景下,目前正处在新经济、新常态的重要节点,进与退已成为社会大众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中国如何再出发,不仅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和胆识,也考验着社会的决心和意志。
马云讲企业家是不可以培养的,企业家是在经济的环境、社会的环境,这样天然的环境当中加上了自己的基因组合造就的。物业管理行业转型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需要再出发开展新的征程。行业面临着更多的进与退的选择和考验,行业整体在发展中市场的内延外扩还有很大的空间。目前我们已知的是全国还有100多亿平方米以上的物业没有纳入到专业化管理的平台和渠道上来,国资委近日下发文件中提到国企“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热及物业管理)分离移交工作今年开始在全国全面推进,目标是在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2019年起国企不得再以任何方式为“三供一业”承担相关费用。这意味着,这一块蛋糕也将逐步的纳入社会化、专业化管理。再加上将来加上政府越来越多的载体会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把大量的公共建筑和设施物业的管理交于专业的公司。而且我们已经注意到有些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现在已经延伸到城市市政设施的运行管理中。物业服务的已经深入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时代是公平的,每个企业都有大展身手的机会。万达之所以能够3次转型成功,就在于王健林看到了未来的趋势,作为企业家,他瞅准了目标就义无反顾,倾尽全力往前冲,所以他赢得了先机,赢得了市场。企业的进应建立在一个科学的态度之上。第一,要确定目标;第二要克服虚荣心。很多企业,都是倒在盲目扩张与自信上面。在这样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条件下,一个企业如果要保持长久的发展进步,懂得如何退才是最重要。企业如果要保持成功,关键在于不撞冰山。马云曾经讲过,做企业要懂得舍弃,我觉得在风口的关键时刻,关于进与退这个哲学的命题,每个企业选择答案会有不同的,但是只要不忘初心,立足于平衡的商业生态,把基础打好,对企业的战略定位,执行力,核心竞争力,资源整合的能力,了然于心,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定走市场的路径推进转型,坚持技术、组织、文化方面的创新,就可以开启企业成功的发展大门。(本文节选自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会长沈建忠在第十五届中国物业管理年度论坛的讲话)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