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区探索动迁社区物业管理市场化改革新路径
安然/2018-08-25/动态/发布:物业头条网
“环境美了,管理有序了,生活也舒心了。”动迁社区的物业管理常常为人诟病,但在苏州工业园区,你却时不时能听到这样的赞叹声。2018年年初,园区启动动迁社区物业管理市场化改革试点,采用街道物业服务企业与社会企业混改模式,在四个街道的四个社区进行市场化改革探索。半年多来,这些动迁社区的物业管理效能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支出成本有效降低,并初步建立起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各部门协同合作持续完善改革顶层设计
动迁社区物业管理市场化改革是园区的创新惠民举措,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学习。为此,园区社会事业局、规建委等部门因地制宜、创新突破,本着以人为本、市场导向、依法推进原则,制定出台了《关于完善街道动迁社区物业管理体系的试行方案》《关于推进园区动迁社区物业管理市场化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文件,不断完善园区动迁社区物业管理市场化改革顶层设计,为各街道深入推进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
不仅如此,为督促激励各街道扎实推进改革、充分激发活力效能,各职能部门通过深入调研,初步制定了《园区动迁社区物业管理市场化改革试点模式综合考评方案》,明确将从物业服务质量、经营管理情况、物业收费比例、人员管理水平、制度规范建设、业主满意指数、勤政廉洁工作、混改合规情况等八个方面对物业改革成效进行考评,既坚持综合分析又坚持历史对比,还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引入市场化血液物业服务更专业更特色
南依吴淞江的胜浦街道浪花苑社区于2005年11月组建,如今小区除了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也有了整洁温馨的生活环境。今年四月,胜浦街道物业企业苏州工业园区四方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与社会物业企业长城物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启动合作,完成市场化混改。长城物业集团综合实力位列行业前四强,拥有先进的物业管理机制、成熟的规章制度,在正式入驻浪花苑社区后,不仅强化了秩序管理、环境管理、工程管理、客服管理,简化了原有政府招投标、采购等手续,提高了办事效率,还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提供增值服务,让居民生活更加便捷、智能。
据介绍,为切实提升改革成效,四个街道按照实际情况确定了四种混改模式:项目团队股权激励、街道物业企业与社会企业混改、街道物业企业与国资物业企业混改、街道物业企业与社会物业企业混改加项目团队股权激励。目前,各街道均已顺利完成混改公司注册,各项工作有序转移,新管理团队按照市场化服务体系为试点小区提供高效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
立足本土服务为民现代管理理念带来新气象
五个月前,青剑湖二社区正式启用车辆识别系统,希望能促进车位资源利用最大化,缓解动迁小区车位供需矛盾。实践证明,当前该小区汽车车位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甚至还收到了近百万元的临停车位费,而这些收入将用于下一步物业管理的提升改造。从起初有人不理解,到现在居民纷纷点赞,看似小事的车辆管理,实际上折射出的是创新的动迁社区物业管理理念。
不断提升动迁社区物业服务质量是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障,也是不断提升动迁居民民生福祉的重要方面和必要依托。早在2016年,园区就完成动迁社区物业管理专业化改革,全区46个动迁社区物业服务全部由街道专业物业公司接管,实行高效、规范的项目化管理。2018年初,园区再次迈出探索新步伐,启动物业管理市场化改革,坚持以较高水平为街道动迁居民提供物业服务,确定了按照苏州市物业服务三级标准推进街道动迁社区物业管理改革。各混改公司严格按照三级服务标准,从物业综合服务、绿化保洁、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维护、公共秩序维护、保洁服务、绿化服务五个方面全方位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极大改善了园区动迁社区的和谐宜居水平,并逐步完善符合市场规则的物业服务体系,建立园区动迁社区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机制。
下一步,园区还将组成由苏州市物业服务考评专家、各职能部门、街道、社区等组成的联合考评组,全方位考核各试点混改模式改革成效,择优确定园区动迁小区物业管理市场化改革模式后初步扩大试点范围。
作者 唐晓雯
《苏州日报》2018年8月24日B02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