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这儿 彩之云 千丁物业app测评 物业app界面与功能使用分析
安然/2017-12-23/动态/发布:物业头条网
谈及物业,旧时的它,管理理念落后,甚至不成规模,只需要个把人负责开关小区大门、收拾公共区域清洁就行。而到了现在,“物业”已成为了业主/购房者们重点考量的对象,因为它的责任已然扩大到了房屋维护、设备检修、安全秩序、公共服务等众多范围,它将直接影响一个楼盘的居住品质。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做多错多?或是物业行业乌龙混杂搅乱了口碑?现在每个人似乎都能对“物业”说出那么几条槽点来——业主报修复杂、物业响应慢、缴费不方便、服务态度不佳…于是,在业主们对小区生活品质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众多物业(房产)企业已经开始寻求新的突破点,借助移动互联网和新兴科技的力量寻求新的转型之路。
据了解,“互联网+物业”已成为越来越多开发商的选择,包括万科、龙湖、花样年、绿城、中海等在内的各大地产公司都于近几年来纷纷推出自己的物业服务APP,摇一摇开门、在线缴物管费、充水电气费、在线报修、服务投诉…物业app集众多功能于一身,试图帮助开发商黏住业主,做社区增值服务。
但随之而来的,也有“无用的功能”、烦人的广告”,甚至是”个人信息泄露”的烦恼。那么现阶段的物业app到底是否噱头大于实用?物业公司们以此寻求突破又是否真能给业主们带来体验上的改善?今天,z哥选择了三家不同的物管APP,给大家深挖实测一番。

三款APP图标截图
【住这儿】:开发运营方为深圳市第五空间,软件直接服务于万科物业。截至 2017 年 9 月,万科物业服务项目共计超过 2000 个。服务质量方面,万科物业在 2017 年由中国指数研究院和中国房地产 TOP10 研究组的发布的物业百强榜中名列第一。
【彩之云】:开发运营方为深圳市彩生活服务集团,是花样年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控股企业。彩生活物业在 2017 年由中国指数研究院和中国房地产 TOP10 研究组的发布的物业百强榜中名列第七。
【千丁】: 开发运营方为北京千丁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软件直接服务于龙湖物业。龙湖物业在 2017 年由中国指数研究院和中国房地产 TOP10 研究组的发布的物业百强榜中名列第十。
选择以上三个APP进行实测,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在整个物业行业内,属于起步较早的代表企业,已积累一定的知名度和用户数;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们均已开通成都的城市服务,成都范围内,属于这几个品牌的小区,都可以使用。
万科物业住这儿




万科住这儿app界面
首页位置,右上角做了一个隐藏交互,只有点开下拉才能看到8个基础物业服务。
这种较深的隐藏是为了系统对应匹配不同的小区,呈现不同的功能模块。比如手机APP开门,是需要硬件设施的,只有系统检测到这个小区拥有这个设施,那么APP里才会显示,而没开通就不会出现此功能,这样就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功能无法使用”的情况,优化了用户体验。
以成都万科金色乐府为例,8个主要服务分别为:手机开门、消息提醒、物业缴费、访客邀请、快递查询、赞赏(打赏物业员工)、送水、维修。
除消息提醒、快递查询、赞赏三项外,其余功能均需绑定真实入住信息(楼栋、房号、房主信息)才可使用,以此,确保了小区人员的安全性。
所以这事到这,也就不能继续体验下去了,毕竟我一个穷小编在这里没有房子。咳,接下来继续说其他功能。
从大类上说,还有内容论坛、社区活动、电商功能三个板块。内容板块来源于业主自发的内容创作,有吐槽的、买卖二手的、聊天的等等。
活动板块则根据小区不同,数量及类型也不同,有单纯的线上活动,也有线上报名线下实地参与的活动,但据显示,参与人数还是比较少。
电商功能就不说了,我估摸着这应该是大家最不会使用的功能了,因为与其他购物类app重叠性太高,差异化不足。
彩生活彩之云




彩之云app界面
功能多到把人吓一跳,包含手机开门、停车、饭票(电商+积分)、周边优惠(定位信息查找)、维修、装修、租房、理财、投资、保险…等等等。(以成都锦绣东方为例,开门及停车功能依旧是需要绑定真实入住信息才可使用。)
多而杂的外接小众服务,导致产品主要功能不明确,确实让用户体验很差。另外在业主的社群运营上,只提供了基础的发帖、点赞、评论功能。
从目前看到的实际效果来说,嗯…真实性不高。
龙湖物业千丁



千丁app界面
千丁在功能方面感觉是结合了上述两款软件“优点”,功能众多但排列分类有序,页面布局明晰。主要功能的使用与信息绑定要求与上述两款基本一致。
此外,千丁在用户运营方面花了心思,拥有积分成长体系,每日签到可得积分,以换取优惠券、流量或者小礼品。同时,首页还提供“新手礼包”。此类设置,想必也能给业主带来“小惊喜”。
而社区板块,以成都龙湖三千庭为例,暂时未开通运营,另外,并未发现社区活动宣传。
其实看完这三款APP,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功能多样,但绝大多数都可以说是鸡肋。比如水电气费的缴纳,年轻人应该已经习惯了支付宝或微信操作,而中老年人又更多依赖现场缴费。比如电商购物,无论是从价格或是渠道或是质量或是售后来考虑,怎么也应该选择x东x猫。比如发帖交友,在城市里的邻里问题日趋冰冷的当下,更是直接被选择性遗忘。比如周边服务,更是已有诸如x团、xx点评之类的巨头。
开发商一股脑的注入如此多的功能,其实能够看出他们的野心。毕竟在互联网时代,谁占据了用户大数据,谁就拥有了话语权。如果能使用社区内的成员及线上线下的各项数据,配合周边商家,通过客户流量来赚商家的钱,开发商就掌控了小区业主“最后一公里”的绝对话语权。但这种思路却忽略了物业应以用户体验提升、服务提升为本质,致使业主们在APP里除了“手机开门”外,很难再能体验到其他的“关怀”。
其实业主们需要的很简单,并不需要花里胡哨的功能,而是能看到物业方不断提升“物管”的基础服务质量及态度,不断优化“办事”的流程就好了。至于实现这些的方式,到底是app或是其他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真的能改变本质!
最后再啰嗦着问一下,你们用过物业app吗?觉得怎样?如果对物业说一句话你会想说什么呢?欢迎留言互动啊喂~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