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蓝绿投资1元收购浙江新明物业100%股权
安然/2017-07-26/动态/发布:物业头条网
观点地产网 继接手新明中国开发的项目新明半岛后,蓝城再以1块钱的“象征式”价格接过新明的物业管理业务。
7月21日,新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出售间接附属公司浙江新明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浙江新明”)100%股权予杭州蓝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双方订立股权转让协议。根据协议,出售股权的代价仅为人民币1元。
新明中国表示,浙江新明为该集团的所开发住宅物业的业主提供物业管理服务,其估计出售浙江新明将在合并层面将录得收益约2988.83万元。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查询,杭州蓝绿的实际控制人为蓝城的执行总裁傅林江,换言之,此次以1元购入浙江新明的公司即为蓝城。
一元钱交易的背后
虽然出售股权的代价仅为人民币1元,但公告同时指出,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止年度,浙江新明经审核净负债为2988.83万元,因浙江新明负债超于资产值,能成功追讨有关债项的机会不高,而杭州蓝绿同意承担浙江新明所有债务。
因此,基于出售事项,新明中国预期在合并层面将录得未经审计收益约2988.83万元。
此外,新明中国指出,由于提供住宅物业管理服务的营运费用每年增大,对维持毛利稳定性不乐观,故决定出售浙江新明,以减少集团整体负债,维护公司长远利益。
据新明中国2016年年报显示,年内,公司的物业管理收入(扣除政府附加费)约为1740万元,占其2016年度总收入的2.6%。
卖掉只占公司总体收入不到3%的业务,同时甩掉近3000万元的债务,对新明中国来说未必不是一个划算的交易,而作为国内7万多家物业管理公司的其中一家,浙江新明的结局或许也是中国物业行业的一个缩影。
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国内,物业管理行业一直作为传统的服务行业,呈现行业集中度低、与资本市场关联较小、盈利水平较低等特点。不过,近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居住品质要求的提高,物业管理行业逐渐受到社会和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
在资本的助推下,曾鲜有人问津的物业公司一时备受追捧,尤其大中型房企对物业公司的资本运作呈现了逐渐升温的态势,如中海、绿城服务、中奥到家等物业公司纷纷在港交所上市。
另一方面,企业规模持续扩张、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也成为目前物业行业的新特征。有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国内物业管理企业数量超过7万家,管理面积达到174亿平方米,其中百强物业企业管理面积占全国物业管理面积的三成。
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并购与被并购难免成为行业的普遍现象,其中服务面积达到7.7亿平方米的彩生活就是通过不断的并购达到行业第一的规模。
因此,从物业管理行业而言,大多数公司仍处于举步维艰的亏损状况,最终难逃面临出售或被收购的境况。
蓝城与新明的接管旧事
事实上,在这笔一块钱的交易之前,蓝城与新明中国就曾在项目开发上产生过交集。
2005年,来自台州的房企新明进入杭州房地产市场,推出其首个项目——杭州新明半岛。公开资料显示,杭州新明半岛项目占地面积为900多亩,总体量高达110万平方米,是典型的“超级大盘”。
从2006年首推至今,这个超级大盘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开发与销售,其间,新明将项目复制到台州,于2008年推出台州新明半岛,而杭州新明半岛仍有很大一部分未开发。
2016年初,蓝城宣布接手新明半岛未开发的部分成为其代建项目,并打造成全新的别墅产品“十里风荷”。
此外,尽管新明此前一直强调产品的品质,但仍有不少购房者对小区的配套及物业服务有所诟病,蓝城接手新明半岛剩余部分的开发业务后,甚至有消息传出,蓝城物业将替换原物业公司浙江新明。
另一方面,将住宅项目开发交付给蓝城进行代建后,新明则转而向商业地产发力,企图转型为儿童地产。2015年9月,新明中国控股主席兼行政总裁陈承守表示,要打造中国儿童地产香港上市第一股。
目前,新明中国持有儿童地产品牌“中童巴比尼”,并已正式落户上海、杭州两大城市。
显然,对于想通过儿童业态抢占商业地产市场的新明中国来说,仍需不断沉淀大量的资金,在这一背景下,剥离同样每年不断增长运营费用的物业管理业务,进而可以集中着力儿童地产。
由此,蓝城最终以1块钱的价格购入浙江新明,对业主、蓝城和新明中国来说,也许是三方共赢的格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