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物业90后项目经理是如何炼成的?

安然/2017-04-26/企业/发布:物业头条网
当90后渐成社会中坚,他们是怎样的?叛逆、开放、自我?我们从服务、从成长角度谈90后这个群体,读完后或许您可以撕掉一些关于90后的旧标签。
 
  杨慧敏 合肥东方广场负责人
 
  01
 
  “出名要趁早”,毕业2年,从实习生到项目负责人,杨慧敏的晋升曲线迅速而陡峭,但过程其实并不平坦,个中艰辛不知凡几。
 
  杨慧敏是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校2012届物业班学生,当时学校和绿城服务合作成立绿城班,她被选为其中之一。大二暑期实习,她去了绿城服务项目做保洁。虽然一个大学生做保洁常会引来业主侧目,但正因为知道自己不一样,总觉得过了这一关“攀上人生巅峰指日可待”,对这一行跃跃欲试。
 


邻里节
 
  巅峰没盼来,低谷先来了。做物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杨慧敏回忆道,“有那么两次,就想老娘不伺候了。”
 
  02
 
  第二年实习期,她转岗变成了管理员,直面业主。虽已做好会被喷的准备,但真的走上岗位后才发现,被业主忽视才是最痛的领悟。当时一老爷子要在窗户外装保笼,她发现后上门劝阻,好说歹说,但老爷子拒绝沟通,直接把门关上了。她就在门口整整站了一下午,“风呼呼地吹,真冷!”那滋味她至今记得。
 

杨慧敏拜访长者
 
  “这是一个很讲究情感投入、特别修炼‘沟通’功夫的工作。一陌生人上来就让你不要干这、不要干那,换你你也不愿意。”现在的杨慧敏客观地分析着当时的情况,能说出一条条应对方式。但那会儿的她,只觉世界一片灰暗,一下班就打电话回家,“我不干了。”
 
  最后这事没成。被妈妈的激将法所激、受带教师傅经验传授鼓励,倔强的杨慧敏准备再干干。这一干,干出了“花头”。
 

杨慧敏教阿姨玩手机
 
  她把美剧《别对我说谎》的一套用在了工作上,观察老员工与业主如何沟通,怎么引话题、怎么开场、如何把握尺度、如何从对方肢体语言中把握情绪,也从业主与业主的互动中,去了解他们喜好,去记住他们的声音特征。她管辖的300户家庭,业主的声音、模样、房号、姓名,她都能一一对上。业主对她的称呼,也从“不知名”的小姑娘,变成了亲切的“慧敏”。虽偶有摩擦,但业主信任你,事情一下顺了。
 
  03
 
  2015年10月,因人事调动,杨慧敏做了保洁主管,打击也随之而来。平均年龄45岁的保洁阿姨们对这个“乳臭未干”小丫头心有怀疑,还有“刺头”当面放狠话。
 
  对自己更狠,是她对质疑的回复。园区树丛里常带有建筑垃圾,但因为隐蔽、细碎,难度很大,保洁阿姨们都说干不好。于是,每天下午4点,杨慧敏就和保洁阿姨们一起,一头趴在树丛里去扒落叶、处理建筑垃圾,用实际行动去带团队。“只有我自己把事情做好、做到了,我才有底气、有资格去带团队。”2个月时间,角角落落都过了一遍,杨慧敏也被毒蚊子咬了密密麻麻一身包。
 


每天晨会,给自己加油鼓劲
 
  设身处地在意每一个成员的感受,是她的第二个切入点。“其实一线员工很简单,一是在乎报酬和成果,二是在乎他的付出与辛苦有没有人懂。”每天再忙,她都会和这些阿姨们说一声“今天辛苦了”,嘱咐一声“再忙也要注意身体”。听保安队长说,阿姨们在背后议论说“这姑娘会做事”,让她得瑟极了。
 
  04
 
  在被问及自己觉得这份职业的意义是什么,她笑笑,说,做物业管理的,骨子里流淌着服务的血液,就是要让业主家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让大家的生活过得更好。
 
  这里有个小细节,她用“家”称呼她服务的园区——合肥东方广场。她说,“只有在这,我才觉得有安全感。”
 

晨会,给每一个人发声的机会
 
  在绿城4年半,从说话紧张磕巴的实习生,到如今独挡一面,管理着园区方方面面的实际负责人,杨慧敏说,绿城有这个魔力和平台,推动着每一个阶段的我们往更好的自己前进。
 
  如今,91年的杨慧敏像当时前辈带她一样,带着她眼里的95后“孩子”们传承绿城服务企业文化,让他们去闯去试,“真正的将军都是战场上打出来的。”

    扩展阅读

    上一篇:金地物业与摩拜单车举行推荐停车点揭牌仪式
    下一篇:物业管理公司的制度建设

    物业头条网 投稿邮箱:web@wuyetoutiao.com

    Copyright © 2002-2022 物业头条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