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案例:让“互联网+”垃圾分类走进社区

安然/2017-04-19/动态/发布:物业头条网

 
  早在2011年,深圳市就曾多次推广“垃圾分类减量”的活动,垃圾四分类、三分类、干湿两分类各种模式都进行过多次推广,但效果都不大理想。
 
  此后2015年深圳市盐田区被列为全市垃圾分类试点区,并面向全国公开招投标,深圳市德立信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德立信”)一举中标,获得了在盐田区推行“‘互联网+’模式垃圾减量分类”项目的机会。
 
  盐田片区是深圳市的老城区,由于梧桐山脉的天然屏障,2010年前盐田的对外交通并不十分便利,整个区域多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建造的老式居民楼,很多小区的物业服务也比较落后。在这样的城区做新兴模式的垃圾分类难度大。
 
  工作人员而是马上联合街道片区的分管专员,带领着小区的督导员,挨家挨户上门做民意调查、递送宣传资料并解答居民的各种疑问。
 
  同时物业服务公司配合张贴宣传画、制作宣传栏,在分类设备旁安排人员手把手辅导居民使用垃圾投放设备。
 
  不过,刚开始时部分居民对分类意见依然很大。
 
  毕竟从以往不管任何垃圾都装一个袋子然后往环卫的垃圾桶里一扔了事,到现在的要将厨余垃圾单独装好,到厨余桶里破袋投放,再将被污染的厨余垃圾袋另外投进其他垃圾桶里;未被污染可回收的纸箱、杂志、玻璃瓶、塑胶瓶、灯管、电池都要单独投放。
 
  垃圾分类确实给居民生活增添了“麻烦”。
 

 
  面对添”麻烦”的困境和居民的不理解,项目管理人员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设施,在小区分类投放点安装洗手盆,方便居民投放完毕后及时清洁;
 
  另一方面,工作人员每天按时搞好分类收运和处理工作,让居民真切地感受到分类的价值和实效。
 
  为了激发居民投放的积极性,工作人员还对投放的居民进行积分奖励,按每月投放的重量进行积分累计,每月统计一次,不同的积分档有不同的小礼品进行回馈。
 
  在“资源回收日”有大件物品进行统一投放的,还可获得额外奖励。
 
  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和引导,加之人力物力的投入,小区居民渐渐从最初的抗拒到接受,再到积极参与,并且开始向周围的亲戚朋友倡导垃圾分类投放,200多个小区的每日投放量开始稳步提高。
 
  盐田区物业小区运行“垃圾减量分类”项目一年来,共完成减量任务7600多吨。
 
  更为重要的是,居民自觉性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吴女士这周新买了大桶的食用油,卫生间里的洗发水沐浴露也刚用完换新,再加上本身是个资深“剁手党”,给家人买的不少东西都通过“马云爸爸”采购,一周下来家里快递纸箱都攒了十好几个。
 
  当他们来到“资源回收点”的时候,正是小区居民兑换的高峰期,回收点聚集了二十多位排队等待的居民。吴女士扫描了一圈,颇为得意地想:看来今天“回收日”,自家投放的物品量又是数一数二的了......
 

 
  为了满足不同情况的客观需求,有效地促进绿色物业建设,2015年至今,由德立信董事长夏三省设计的“垃圾投放回收系统”“垃圾分类操作管理系统和方法”“资源回收站”“智能垃圾投放装置及使用方法”“智能垃圾投放装置”等产品已申请4项国家发明专利,外观、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专利13项。
 







 
  除此之外,德立信还致力于将知识产权全面转化落地,例如刚向物业小区投放的新一代九分类智能垃圾投放设备,明确细分为:玻璃、塑胶、织物、纸张包装材料、过期药品、灯管灯泡、电池、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居民可直接使用手机号码或指纹登录,接着选择需要投放的种类,然后在设备自带的称台上称重,打开相应的箱体盖子,将垃圾投放进去就行了。
 
  在投放垃圾的同时,居民个人的投放记录、积分情况、小区的分类投放情况等所有的数据会被上传到大数据平台,一方面居民可在手机公众号上查询到自己的所有投放信息,另一方面城市管理局和小区物业管理机构都可看到自己权限范围内的数据信息,为垃圾分类投放的量化管理提供最直接的一线数据。
 
  现在,“互联网+”垃圾分类设备已经在深圳盐田、大鹏、坪山等越来越多的区域被投入使用,在市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正在走向全市推广。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之城,深圳的智能化垃圾分类必将在绿色清洁领域掀起一股新浪潮。

    扩展阅读

    上一篇:娄底市举行智慧物业试点启动现场发布会
    下一篇:吉林省安全生产条例征求意见 物业未尽责将被罚款

    物业头条网 投稿邮箱:web@wuyetoutiao.com

    Copyright © 2002-2022 物业头条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