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在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理事会上的演讲稿全文
安然/2017-04-14/人物/发布:物业头条网

所有的行业在最近这些年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我总结来讲即是全球化、中国制造业、互联网经济、非均衡理论四大红利的消失和新中产、新工匠、新技术以及新居住四大新红利的到来。

正在消失的四大红利
第一,全球化停滞。

1945年二战结束以来所形成的高速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在2008年停滞,全球贸易停滞以后,各个国家要保护自己国家的利益,货币竞赛越来越激烈,货币泡沫也越来越大。
这两年全世界各地黑天鹅频频乱飞,去年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今年荷兰、德国、法国也会有大选,总体来看是各个国家间篱笆墙越来越大。1964年马歇尔·麦克卢汉首提“地球村”的概念,预言地球会变成一个村落。从1950年到2008年,全球贸易增加了200倍,这是一个被全球化推动的世界。
第二,中国制造红利正在消失。

在漫长的全球发展过程当中,哪两个国家是最大的获益国呢?一个是美国,在很长时间里我们把美元叫做美金,因为美元跟黄金是挂钩的,全世界赚了很多的钱去买美元,作为外汇储备。第二个获益的国家是中国,西方世界出现了价格上涨,劳动力、石油、能源价格上涨,跟蓝领有关的生产线离开这些国家,他们去到一个劳动力、土地、能源成本都很低,可以给你免税,让你任意破坏环境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中国。
中国是最近40年来全球化最大的获益者。很长时间里,我们靠成本和规模优势,变成了全球最大的制造业。而这几年我们看到中国传统的制造业,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已经彻底结束了,所以自2016年开始是传统制造业大规模淘汰的一个时期。
第三,互联网经济正在结束

过去的十多年里面,互联网经济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一是改变了人和信息的关系;二是改变了人和商品的关系;三是改变了人和服务的关系;四是改变了人和钱的关系,当这四个东西改变完以后,我们就发现互联网在今天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的基础设施。
我们物业公司也在用互联网来建立跟用户的关系,用互联网提供服务,甚至打造小区的金融产品。但是到今天,几乎与互联网商业模式有关的创新都已经结束了,你能够想到的东西已经想完了,因为这个工具已经免费了,这个红利已经全部吃完了。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经济已经结束了。
第四,非均衡主义战略结束

1978年的改革开放提倡打破大锅饭,要非均衡。1978年以后中国的很多理念,比如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引进外资,给外资超国民待遇,在深圳、厦门、汕头搞特区,全国搞开发区,这都是在搞非均衡战略。而这也是广东崛起、东南沿海地区有限发展的战略。
但是现在还有人讲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吗?外资在中国的超国民待遇还有吗?特区的优势还有吗?都没有了,现在是和谐发展。我们过去几年来推出的国家级战略,从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心战略、中部崛起战略、西南沿海发展战略,没有一个跟东南沿海有关的。我们现在要和谐发展、要均衡发展。所以非均衡理论也不存在了。
四大新红利出现

200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认为从2013年开始中国经济将进入到一个长期衰退的时间,而且是不可逆的,很大的原因是在他看来支撑中国走到今天所有的逻辑已经结束了,这是一种悲观论。
我认为在中国当四个大的红利消失以后,一定有些新的东西正在诞生,有四件事情是我们非常开心看到正在发生的:
一是消费升级,新中产崛起

我们这个行业所要应对的变革,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发生变化了,中国出现了数以亿计的新中产阶级,这个变化在这两年表现得非常激烈。
我从1997年开始买房子,每年买一套,买了20年。我一直认为物业的服务品质是极为重要的。现在我买房子首先问物业费多少,越贵越好,千万别买便宜的,公司赚不到钱服务就跟不上。过去的十年间,在我自己所住的社区里,每年大年三十我和太太都会准备三四十个红包,去发给物管,因为天气寒冷又是大过年的,他们还在值班站岗为业主服务,这一发就是十年。今天像我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愿意为服务买单,愿意为品质买单。这就是典型的中产阶级。现在中国的中产阶级大概在1.3到1.8亿之间。
凯恩斯在《经济通论》里面讲过一句话,他说任何一个商品的价格不是由成本决定的,是由消费者的心理决定的。由消费者的心理决定这个产品值多少钱,他这个逻辑就是典型的新中产逻辑,一定要有部分人出现,他愿意为服务、为品质、为好的东西买单。
二是新工匠

如果说新中产是一个需求端,那么供给端底变革到底是什么?我这两年看了很多大型企业,看完以后有两个感觉:
第一个感觉,大型企业这种巨变型组织在今天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信息化革命的环境下,从本质意义上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第二个感觉,我认为很多中小创业者正在成为中国制造能力上的一个结构性部件。去年年底有一个92年的小朋友来看我,带了两把伞,一把是意大利人做的,售价2600;另一把是自己做的,售价399,制造成本是150块钱。我打开一看,两把雨伞从布料、结构、到涂料都没有什么区别。于是就定制了几把——一个骷髅头,里面塞了一朵玫瑰花,这个伞扣用我7本书的书名做了一个环扣,然后伞扣和骷髅头之间那个伞柄部分是一支笔的形状。
这件事之后,我就感觉到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个情况,很多80、90后、00后的小年轻,他们因为热爱专注于一个小的产品,他们掌握了新的审美、新的技艺,具有李克强总理所谓的工匠精神,他们和庞大的制造能力形成一种结构性关系,所以这一部分我认为是未来新的模型。
未来的创新有两个关键:第一,能不能做出好产品;第二,有没有掌握核心的技术,当互联网经济彻底结束、红利吃光以后,能否由一个模式创新时代进入到一个内容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时代。
三是新技术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新能源、新材料,这些新技术跟我们每个行业有关,互联网红利吃完了,我们进入第四次浪潮,人类商业文明的每一次浪潮,是对前一次产业的全覆盖,工业对农业的覆盖,信息化对制造业的覆盖,新技术对信息化革命完成一次全覆盖。
我太太给我买了十件白衬衫,如果你说再买白衬衫好不好,不买了,我有很多。但是如果这件白衬衫穿了以后这个衬衫会告诉你走了多少路、消耗多少卡路里、汗液流了多少,你会买吗?比如它有纳米材料,有传感器。波士顿的橄榄球队穿了这种衣服,它告诉你百米冲刺速度是多少,汗液一个小时多少,心跳多少。各行各业都在往这个方向发展。
我去了很多的马桶盖企业,我写马桶盖的时候是30多亿的产值,到去年已经200多亿产值,我过去三个月里面至少收到了三份专利,我有一个专利健康管理马桶盖,大便完告诉你心跳多少,脂肪燃烧度是多少,对尿液进行检验,这个产品今年年底面市。
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在改变我们行业,改变房地产行业,改变所有的行业,智能家居直接改变的是物业管理行业,这些名词局限在一个单独的行业,它的能力会体现在所有的领域的渗透过程中。而中国是全世界所有国家中变现这些技术最好的国家。
四是新居住

前面提到,到2030年的时候,9.4亿人居住在城市的时候,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70%,未来十几年,中国依然处在城市化不断迭代的过程。人口大量居住在城市的时候,为我们的新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大量的空间。
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居住在大中城市,2016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发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中国开始有一些人在距离中心城市50公里的距离建设5-20万人级的特色小镇,这些地区的房价会比中心城市便宜3-5倍。大家不愿意居住在2000万人口级的大城市中,他们愿意居住在5万到20万人口级的小镇里面。生活质量大幅度的提高,这个叫做小镇生活。在过去一年时间里面,中国有很多房地产公司在做这个,像绿城和浙江物产做了50亿。另外还会出现候鸟式的居住,往南方去,比如冬天就到三亚住三个月以上。
中国会出现全世界最愿意花钱的人,等我们老了,我也许会选择居住在全世界最好的养老院里,享受全世界最好的医疗,花钱提高我的生活品质和审美品质,只要给我的审美提供服务的人,我会付费。

我们认为中国有未来,是因为我们看到新的消费中产的崛起,看到新的年轻人在继承中国制造业的未来,看到新的技术对我们生活的改变,看到了城市化进展在中国地区出现了新的格局,无论是新的消费人口的出现,还是新的技术、新的居住模式的变化,都跟我们物业管理行业都息息相关,所以未来的变革都得顺应这些人的变革。我们做的是人的生意,而人的变化是思维方式的变化和行为方式的变化所决定的,新的人类正在出现,这是我们的未来。
我们说2017年是一个非标时代,非标体现在所有的行业中,包括体现在物业管理行业中,我们为不同的审美、收入阶层、区域的人服务,就会提供不同的服务。只有非标才能够让服务和成本抬高。此外,我们的服务和产品需要重新定义,2015年我到海尔冰箱车间去调研,他们说张首席给我们出了一个题目,张首席问我们什么叫冰箱。张首席说未来冰箱不再单独存在,冰箱两年多前已经放传感器了,它会提示你鸡蛋只剩一个了,最近两个礼拜没有出现青菜了,显示对你的饮食的建议……冰箱会成为一个家庭的膳食管理工具。每一件事情都在被重新定义,物业管理也是如此。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