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物业管理持证上岗制度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admin/2016-05-11/动态/发布:物业头条网
崔登杰
崔登杰,男,深圳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副会长、行业培训和物业管理师专业委员会主任,中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总经理。
访谈人:魏会学
问:崔总您好,前段时间,李克强总理签署666号国务院令,正式取消了物业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的相关规定,那么,您认为此举对行业发展方面有哪些影响?
崔总:近年来国务院提出要大力简政放权,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证是重要举措之一。此举表明,在行业健康发展方面,“看得见的手”主动为“看不见的手”让出更大的空间,市场的主导性和活力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和释放,因此,“给市场松绑”,将给行业协会、企业、专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给行业的人才选用和培养制度模式的优化,留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给从业人员以更多的就业选择和机会。
问:作为协会副会长、行业培训和物业管理师专业委员会主任,您认为降低行业准入门槛,会不会造成行业从业人员的鱼龙混杂?行业该如何应对?
崔总:首先我谈谈你说的第一个问题,会不会造成行业从业人员的鱼龙混杂?客观地来讲,“门槛”根源于市场和时代的需求,并不会因为表象的变化而升降。“认证”只是“龙”的众多标签之一,而并非判定其为“龙”的唯一和根本标准。
所以,取消有关认证,并不意味着行业准入门槛会降低,也并不意味着人才无法识别。目前,无论是行业、企业、院校、机构,都已形成了物业管理人才甄别和培养的众多优秀实践案例与经验。此外,在这个“跨界打劫”“+互联网”的“后认证”时代,我们也十分期待从以往的“鱼”中发现“龙”,用新时代的要求去培养“龙”。
那么行业该如何应对?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其一,打造行业认证和培训市场的金牌产品和体系。
深圳地区作为中国现代物业管理的重要起源地,经过三十余年的领先发展,形成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和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案例和经验,若能将这些行业智慧和标准妥善整合,深入研究并形成行业认证和培训市场的金牌产品和体系,将是很有意义的。
这些金牌产品和体系,首先,应能够吸引、引导从业人员主动形成持续的进修计划,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提升个人技能;其次,应能够向行业施以正面影响,引导行业不断提高各层次专业质素水准的基本面;再次,应能够反映行业核心价值发展趋势,为行业未来的快速发展做好智慧、技术及人才储备与铺垫。
这方面,有很多实例,比如物业管理行业中英国特许房屋经理学会(Chartered Institute of Housing)组织的继续教育与认证体系,互联网行业的“思科认证”,金融领域中的特许金融分析师等非政府组织提供的金牌产品。此类证书虽不具有行政强制性,但其专业度、含金量、权威性、公信力较高,为求职者证明自身的职业素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对用人单位而言已成为甄选人才的重要参考标准,受到市场和求职者的广泛青睐和欢迎。
其二,营造良好而公平的行业人才选育环境。
在新形势下,协会应协助政府做好对行业人才培养市场的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精神的不法行为,营造良好而公平的市场环境。
问:我们协会专业委员会下一步在培训工作方面有什么打算?
崔总:我们认为协会专业委员会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作为:
一是发挥优势,打造深圳物业管理行业认证及培训交流平台,引导行业、企业、院校、机构,打造一批行业认证和培训市场的金牌产品和体系,并扶持明星产品。
二是营造环境,协助政府做好行业认证和培训市场的监督管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