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探索互联网+高校物业管理新模式
安然/2017-03-21/动态/发布:物业头条网
互联网是近两年来一个高频率的词,在各行各业特别是在传统行业内引发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沈建忠会长曾经提出互联网+是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提升服务品质好和效率,提升物业管理水平是打造现代物业管理的必经之路,我们应该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使物业管理行业走出发展的困境,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物业管理行业的转型发展,构建新型物业管理服务模式是当下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重点课题。
互联网虽然是新思维新技术,但它能为物业管理所做的不仅仅是锦上添花,或者是赚一点外块钱,而是要助力物业管理行业改变现状,创新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谈到高校物业,它是对教学科研行政用房、公共设施、学生公寓、教师宿舍等设施进行规范化、社会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为高校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从而改变学校的办学条件,适应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
高校物业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为高校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协助提高学校的对外形象,具有一定的政治任务。学校一般占地面积广,活动场所多,校园环境要求高,各种设施设备维护难度大,因而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高校物业由于起步晚,加上本身由后勤转型而来,改革的体制正在逐步的完善,高校物业管理机构一般由学校任命,管理权限由学校确定,难免受到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难以与市场化真正地接轨。高校职工一直无偿地得到了高校的后勤保障,对有偿服务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高校物业也不同于一般地商业物业,只能呈现出不成型的有限的市场运作机制,整个校内市场并未完全走向社会的开发。这些都是高校物业有别于一般商住物业的独有特点。
互联网+是行业转型发展的新途径,高校物业管理是一个物业管理行业拓展的新业态。
我认为互联网技术下形成的社会消费市场,与物业管理行业紧密相连。物业服务企业了解并贴近社区的需求,与社区周边的服务关联度高,是社区资源的真正掌握者。高校物业的业主是教职工和在校大学生,均是高层次的知识人群,具有先进的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技术的最忠实的消费者。可以说,我们物业服务企业一手掌握了市场,一手拥有对了客源,同时掌握了买卖双方。关键就要看我们如何打造好服务产品实现盈利。比如物业服务企业可以根据学校服务的项目,服务标准的要求,以及师生员工的消费层次,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经营服务。同时,也应该利用技术手段加快自动化智能化的建设,从而降低人力成本,利用科技手段降低人工成本增加盈利。
然而,探索互联网+高校物业管理的模式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我们只有共同研究探讨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借鉴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发挥整个行业的力量,才能为互联网+高校物业管理的融合成为可能。
本文节选自扬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副调研员、扬州市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魏旦晨在首届物业管理产业博览会暨第二届中国物业管理创新发展论坛“互联网+高校物业”分论坛上的讲话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