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上市对物业服务企业的影响
安然/2016-12-02/企业/发布:物业头条网

论坛主题:新三板上市对物业服务企业的影响
主持人:北京千丁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周洪斌
互动嘉宾:
重庆天骄爱生活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汪香澄
苏州市会议中心物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卢俊
广东中奥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 梁兵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总监 项燕京
主持人:资本市场对物业管理的青睐,引起行业一股上市热潮。这股热潮到现在还在持续。在座的各位老总、总经理所在的企业都已经在港股或者新三板上市。有几个问题跟几位探讨一下,第一是一家物业企业在上市过程中最应该注意什么;第二是您所在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遇到最大挑战是什么;第三是上市后对企业带来了哪些影响?
卢俊:挑战应该是各个企业都会面临的。比如,我们在新三板上市的时候,股权结构以及劳动关系对我们而言是一个沉重的包袱。虽然我们是国优企业,企业制度也都健全,但上市意味着我们要更严格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来做,达到应有的标准。另外,我们还没有做股权分散,计划明年执行。如果把股权释放出来正式挂牌交易,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虽然我们公司一年有两个多亿的产值,有五六千万的信用担保,能缓解一部分资金压力,但我们做的项目与住宅类有所差别,主要以工业园区、写字楼、政府办公楼为主,因此在资金流这一块相对其他业态而言比较紧张。这是我们目前遇到的一个较大的问题。
挂牌上市对企业的首要影响就是企业的公开化、透明化、规范化。也可以说这是企业上市带来的必然结果,直接影响企业的招投标工作。因为企业的很多信息都是透明的,这就必然带来第二个影响,即企业通过上市,其信用等级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企业要想在资本市场站住脚跟,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信用。其实,这也是企业上市过程最应该注意的。
汪香澄:天骄爱生活在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跟卢总讲的差不多。我想说的是,上市对于物业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首先,企业要上市在各方面就得规范。企业规范化运作是好事情,但同时也是一个紧箍咒,而且是自己给自己加的紧箍咒。其次,企业经过在资本市场的历练,可以提高知名度,赢得合作伙伴。天骄爱生活上市半年来,整体发展还是比较快的。今年七月份已经有了第一笔交易,成交额达到1400万。我认为物业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多关注的是在资本市场如何运作,同时把物业管理的基本功做扎实。另外,在资本策略上,物业企业如何经营资产,这应该是上市后物业企业具有针对性的一个大方向。
梁兵:我认为在主板与在新三板上市有一定的区别。从融资的角度说,在主板上市的企业其融资能力会更强,而新三板在这方面存在一些缺陷。除了汪总说的追加股权外,中奥到家在主板上市发行之前还引进了一些债投,大概3000万美元。此外,在正式发行的时候,又引入了3个多亿港币资金。其实,一说到上市,就是那句老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企业有钱并不一定都是好事,因为这些钱多半是别人投资给你的。投资方对企业有要求,要么企业能迅速增长利润,要么能快速扩大规模。我认为上市企业最痛苦的阶段就是资金没有用完,融资渠道没有用尽,同时企业的能力没有完全释放出来的时候。因为这段时间原本解压的资本成了施压,如果企业的管理层扛不住压力,就可能会引起基础工作的变形。现在很多在主板上市的物业企业备受行业诟病,因为不清楚他们是在做物业管理还是做别的,看不清行业未来的发展与我们现在操作的是否一致。在我看来,这个是我们所遇到的最大的阻碍。
主持人:上市对物业企业来说确实也有压力。上市后,企业得到的回报无外乎是规模的增长和知名度的提升。这两样也并非一蹴而就,这不仅是新三板上市企业未来转向主板市场必须经历的考验,更是对主板上市企业其股价持续增长的考验。我想请梁总对于当前面临的考验,谈谈你的想法。
梁兵:坦白说这是我们目前遇到的较大问题。不过,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也不是问题,关键是我们的创始团队如何认识这个问题。如果你对股价不闻不问,股价即使再跌、再涨也跟你没什么关系。可是问题是把企业推上市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企业在规模、模式上成为一个独树一帜的企业,还是按照原定进度运营?在未考虑上市的时候,作为一家私营企业只需要考虑未来两到三年的布局。但是现在如果要去做一家上市企业,就要做更长远的布局,要想到5年甚至10年后行业的情形,并提前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布局,比如人才、模式等。
说到股价,我始终认为影响股价的唯一要素是企业现在和将来的运营状况。我在做兼并购业务时发现一个问题,即使已经完成并购,但在资本市场上不会马上体现出并购对企业股价的影响,它可能要在下一个财务周期里同企业的整体数据一起出来后,才会显现。所以无论上市与否,我觉得始终要看企业的基本面,到底有没有盈利的能力,有没有使自己更加壮大的前景。
主持人:听了梁总的话,可以看出他还是充满信心的。不过,既然上了这条船,肯定就会有压力。在座的企业中,从上市时间而言,卢总的物管股份可能靠后一点,下面请卢总谈谈资本增长给你的企业带来的压力有哪些。
卢俊:实际上我们的压力最大。一方面物管股份与刚才三位的企业性质不同;一方面我们所做的物业项目类型也不同。基于这两个不同,我想从“供给侧改革”这个角度同大家分析一下物管股份的压力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物管股份挂牌后,在做大做强上不是靠兼并收购,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是酒店管理出身,对于酒店管理,特别是餐饮管理、服务这块我们做得比较多。这就要求我们不能走原来的老路,要走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所以我们就着重要考虑做我们擅长的服务,比如如何做好餐饮服务,或者如何打造具有我们特色的服务产品。为此,我们从德国引进一种“智慧集装箱”。有了它,我们可以不分冬夏生产蔬菜、草莓等。我们一个260平方米集装箱种植面积,相当于传统土地的8亩。在良田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只要有水有电,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生产蔬菜,这就是我们有别于其它物业企业的思考。目前我们已在苏州进行推广,效果还不错。另外,利用该装置生产的无公害蔬菜成本较低,价格能被普通百姓所接受。我觉得这种科技引领项目的模式可以被全国各地的开发商、物业企业使用。
主持人:“以上市为契机,物业服务为基础,再做未来规划”,我想这可能是卢总他们解决上市引发的资本问题的一个正确道路。谢谢卢总。下面我们有请汪总,请他来谈谈他们下一步的行动。据我了解,汪总的企业正在新三板转板,想必他们也面临着压力。有请汪总!
汪香澄:我们的战略目标就是三年内转到主板上市,这三年对于我们团队来说,压力是很大的,因为我们必须要在三年内快速成长,否则三年上市就是一句空话。基于此,我们对未来的思考是:第一个要夯实基础,把我们基础物业做实,这是我们的本职服务;第二个要做好社区经营。目前,我们经营的更多的是资源型产品,非资源型产品方面的经营还很少。向非资源型产品方面倾斜是我们2017年的工作重点。因为如果仅靠现有的资源型产品,企业做大做强很有困难,所以我们要在非资源型产品,以及出产环境、出产经费上寻求突破口。我们希望通过经营带来的利润来弥补物业经费的不足,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经营得越好,受益就会越好,那么就能给业主提供品质更高的服务,这样下来业主的满意度越高,我们的收费率也会随之提高。第三是稳步拓展市场。一直以来我们都坚持以保证质量的前提来拓展市场,不搞盲目扩张。如果我们自身引进、收购的企业品质不高的话,反而会拖累企业,因此我们天骄给自己定了一个底线,就是收购、并购、合作的企业至少是中上品质的。通过这“三驾马车”,在这三年里我们在经营上将有一个比较大的突破。
主持人:谢谢汪总。目前物业行业确实有这样的现状:随着成本的增长,企业的利润摊薄。很多企业选择规模扩张完成利润的规模增长,于此收购价格远高于人们的心理预期。那么从投资的角度,我们该如何看待规模扩张和利润增长。下面,我们有请项总为我们解读一下。
项燕京:利润少的确是当前物业企业面临的一个困境。然而,收购方给一个很好的估值,图的是行业未来的利润。那么未来的利润在什么地方呢?其实物业管理这块可以深挖的东西很多,比如物业公司可以深挖社区服务,随着社区养老需求增多可以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而社区O2O也给物业企业带来了很多机会。可以说,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是相当大的。不过,面临现在利润少的情况,物业企业可以采取什么方法转变呢?兼并重组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它可以实现行业集中,可以打破原先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社区智能化、信息化、企业化等新型发展模式,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带来更多的利润。所以,投资方看重的是企业未来的价值,我认为只要拥有好的团队、好的创新模式,规模扩张和利润增长都不是问题。
主持人:谢谢项总。最后,有请四位嘉宾各自用一句话总结你们的上市观点。
梁兵: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如果奔着做最纯粹企业的目的,最好不要走上市这条路;如果有更远大的抱负,是奔着事业去的,那么一定要坚定地去上市。
卢俊:我还是觉得任何一家企业要走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汪香澄:上市也不是唯一的选择,关键是要企业规范自身,不论上市与否,规范是必须的。
项燕京:首先要把自身企业的运营做好,其他的上市不上市、还是兼并重组,统统交给证券机构。
主持人总结:谢谢!今天的论坛非常有意义,通过这个论坛,使我对这个行业又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最后,我也想就上市说句话,物业企业上市有利有弊,且行且珍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