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的专业之痛
安然/2016-10-12/动态/发布:物业头条网
术业有专攻!现代人越来越喜欢讲“专业”,到处是专家、业几资深人仕。但不知道却是这种越来越专业的东西把越来越多的人“强制”带入越来越迷糊、越来越彷徨的地带,下一步应该怎么走?许多专家并不知道,因为他们本就是边走边研的“砖家”。
不是说所有专家都是夸夸其谈,但擅长并具备行业整合诸多技术能力,且与行业生存有长足沉思的却着实不多。这也是这些年,每当我们遭遇到行业遇突破或提升瓶颈、暂无法再精进时,“专家”的及时出现,并提出若干指导政策;欣喜接受并落实后,却发现原来所托非人。
当我们深入思索这问题时,却又发现原来这问题并不是我们这一群体能触及的 - - 因为级别不够,主流控制及话语权并不在“下”,而在“上”。
所谓专家指导专业分工,通常就是指在已知的规则通道中按部就班;但是专业的定义却远不止此,它是要我们不断去在荒野里找出路,在迷惘中学会观察、判断、探索、研发。路很艰难,投入的意义并不只是金钱、更多的应该是思路。
有友说的好,专业就是社会责任感;所谓专业,就是以对社会的责任、以对我们所面对的客户的需求、加以我们能提供的相对的服务要求整合后即成为专业。如果我们在落实里再配以严格的实施纪律、不断的研发并提高服务细则及手法、或对某些技能知识的普及、宣传,即使一时未能做到正解,那也会以我们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去感化我们的受众。
朋友的说法很理想化,但也是我们许多人共同的理想。这种对专业的要求严格吗?pusclub的友人并不以为过,只是还觉得不够。
但现实是如何呢?在什么都感觉靠不住的时下,我们的专业理想还能如何保持?靠自己,没外围环境支持,难!那么不靠自己,剩下的,还能靠谁?
回过头来讲,还得靠自己,再难也要上;为理想、为生存,自己不博,靠别人施舍,行不通。改变思路、引导受众,扩大更多人对专业的理解及认识,可能是当下我们用来挽救专业认知的为数不多的有效办法之一了。
那么,何谓专业?何谓专业分工的服务?本人以为,让受众能以最合适的情况下得到最大的满意度的服务才是正解。
概念有点大了,以前有一个领导曾问过:“为什么你的想法总是在变?”我想答,因为市场在变,打工的除了对公司之根本执业思路不变外,及时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应变是错吗?被动应变就像救火队,那着火救那。但消防工作的重点却是:“预防为主!”防!的意义远大于救!这东东我们能理解吗?
可能的形的东西在世人眼里永远比无形的来的重要。这也是目前世人对什么都越来越没信念的根本,“活在当下”已经成为流行,管他明天是如何?
为什么不在可能预见的市场前就做好准备?有预案总比没预案要来的心定些吧,天天救火或是等待着那边火起的心情,或用专业来衡量救的时候果敢,你以为你专业吗?
很痛,因为“专业”,所以很痛!
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是件好事。但是分工后谁之而附的额外支出也越来越让专业投入打了折扣。
其他行业不敢说,因涉及不深。就物业管理企业而言,现时越“专业分工”就最不“专业”的迹象已经逐渐凸显。前些日子也几家物企老总在沟通为什么外包单位总是不那么“理想”时,反问了一句:“你外包,除了想找家更专业的服务商,更大一层是想通过外判来把你的成本降下来。你以为,专业公司来了,就能通过资源共享,平衡你减去的成本投入而提高服务质量?
多年来相对固定的物业费、每年不断上调的社会成本及员工工资,给物管企业在日常营运成本投入带来致命的打击。更多企业通过第三方外判的动因也逐渐从“专业”而转化成分担一点成本的压力;所谓“术业专攻”的理想,也只是停留在嘴上或是迷糊自己、受众而以。只要有心数一下成本就能看出(如果公司自管员工,除了基本工资、综合福利、节假日补贴、保险、辞退保证金、公司税金、管理费等杂七杂八的起来,按上海地区最保守的算,一个基层保安在3500元/月。而我们大部份物企外判保安人员单价却是在2600-3200元/月.人之间。注:上述数据是2012年的,目前此数据因为自用成本在6000-8000间,外包单价人均3600-4500左右)。想问一下,如果外判公司以“为人民服务”为工作目标,不计利润。他们也存在公司税收、管理费等多项杂费(如果还涉及预算外支出的话),那么他们下属员工到手的工作会是多少?外包公司靠什么来保证他们的“专业”?
质价不相等的“专业”多数是伪专业,这话你认不认可?
看过一专业人仕对“专业”的释议:“专业是在荒野中找出路,在没有路的世界中观察、判断,然后带领组织步向坦途……”很有认同感。
目前,我们的专业公司大多数都处于草台班子,没资质(就算有,个人以为充数的成份占大多数)、没资金、没人才、没、、、、、、太多的没,真的都不好意思分析下去。
说到专业资质,身边有多家已经具有行业赋予的“专业”资质,拿一家保安服务公司举例。那天与老总沟通时聊起:你们的保安公司除了给业主方(甲方)提供劳务外,还提供些什么专业服务?有专业月报吗、参与服务区域安全自查吗、有有效合理的整改方案吗、有综合安全预防计划定期提交吗、有定期组织甲方各部门安全培训及宣传落实吗、、、?老总笑笑,很有回味的答道:就那点钱,人都请不起还搞那么多名堂,不是自己找没趣。
是啊,就那么点钱,能保证每个月工资按时发放,再稍有点盈余(如果按甲方自管那样排班或是工资发放体系,每月能赢,那才是“专业”,牛叉的很!),日子已经很好过了。当然了,也有赚的利害的,其营作手法却是学不会,也没胆学。这不,年底了,那朋友到处借钱,说是要给员工发工资,原因只是上游物业企业已经3个月没给他们服务费了。 他还与我打了个赌,如果在上海有80%的上游物企不拖专业外包公司服务费,他愿意请他出境游一次。哈!我说,算了吧,先把你员工工资 搞好再说吧。都是天涯命苦人,何必娱乐自己呢?
专业。是不是应该有4种基本能力:预测力、构想力、议论力、适应矛盾的能力(大前研一先生之谈“专业”,我观之认同,拿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许多人讲,现世的物业管理企业除了提供日常4保+客服服务外,还加杂了许多社区服务及分担了许多社会责任。理由很充分,但试想,现时那家企业不在为社会承担责任呢?
我们的专业队伍在许多地方视野全面了吗?所谓站在井里看世界,世界还真的就那么点大,如果认真一点搞搞研发,把井的四周挖挖大,是不是世界变大了?非也,世界不会因为我们的“固”而去适应、迁就,不因我们大叫成本不足,退场自救而改变对物业企业环境的包容。我们做的,还远不足够!
许多公司在面试新员工的时候,总是要搞点测试,看看那朋友的大局观有多少?字面的游戏虽然是必须的一个过程,但如果真的以为它就能分别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可能让它搞丢许多。如果让业内许多大佬去考一回初中数学,我想,能及格的不会多吧。你能说他不合格做老总?
人无完人,企业管理人员或是业内专业人仕也是人。但他们又不同于基层员工,他们的每个决定将直接关系到这个企业(行业)的风向标。专业与否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对“专业”的理解及对下属(业内执业者)的正确布道。
试想,一个新政在出台的同时还没搞清他出台所要面对的落实环境及推广时所要面对的应变,只是想届时“兵来将档、水来土掩”,可能在局部还不会涉及胫骨,但是从整个行业而主,等待着大家的却是……,不想继续往下言。
在上述专业能力中,我最看重“预测力”,这是时下很有杀伤力的一个词。如果我们一个决定只能适应市场变化的一时、一年或是二三年;那么,二三年变一次的政策而引发的额外成本谁来买单?企业、政府、还是受众?相信一定不是所谓专业人员,被“专业”迷糊的日子还真的不好过。
有社会学家说的好,21世纪的经济社会,他们面对挑战的对象是【看不见的空间】;如果你想引领这个行业,那么还真的要先认真感悟一下,你是不是能看得到那个【看不见的空间】,如果你不能,那么是不是考虑一下,放下你所谓的专业人仕的架子,务实一点,道德一点。伤不起啊!
专业,很痛!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意境虽然到了,但是用在专业的严谨上,却是一种对“专业”极不负责的行为。
写到这里,也不再想就“构想力、议论力、适应矛盾的能力”等展开讨论了,有些心痛。本想写专业分包的得与失的,但就目前内行实况,写着写着就跑了题。想想,一个没有综合“专业”投入的所谓“专业公司”群体,讨论其专业度的时候还不如请个劳资/或是税务专家来给大家上上课来的更务实。
专业在当下,在许多方面是要靠钱来支持的。理想只不过是理想而以,前些日去听一个国学好大师讲“孝道”,途中听主办方是花了大价钱才请到的,也就没了听的欲望。这还是“道”吗?
专业,要花钱去买,质价相等才更值。专业,要花钱去培育,才会有质量。如果,不用钱这铜臭来介入,我们只谈精神,能完成理想吗?跪求答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